真如苑。新年祈福心幸福
http://www.saisho.tw/
目前分類:宗教 (101)
- Jan 27 Mon 2014 21:59
真如苑。新年祈福心幸福
- Jan 19 Sun 2014 00:25
八大童子 & 矜羯羅
【八大童子】
(名數)又云八大金剛童子,不動尊之使者也。
八大童子儀軌曰:「一慧光菩薩,二慧喜菩薩,三阿耨達菩薩,四指德菩薩,五烏俱婆誐,
六清淨比丘,七矜羯羅,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羅蜜,為親隨順大日教令故顯現此形,
圍繞聖無動尊也。」
一、慧光童子︰
面貌少忿怒,著天冠,身色黃白色。右手持五智之金剛杵,左手執蓮華,其上安月輪。身著袈裟,有耳璫環釧臂腳釧,種種瓔珞,莊嚴於身。
二、慧喜菩薩︰
左手持摩尼寶珠,右手把三股鉤,天衣珠瓔,莊嚴其身。
三、阿耨達菩薩︰
譯曰無上,尊形如梵天王,身作真金色,頂戴金翅鳥王。左手執紅蓮華,右手持獨股杵,
乘於青龍背。
四、指德菩薩(或作忠德)︰
尊形如藥叉,色如虛空,面有三眼,著甲冑,左手把羯磨金剛,右手把三叉鋒。
五、烏俱婆誐童子(亦作憂丘婆丘)︰
譯曰越三世,身色如金剛,現暴惡之相,戴五股冠。左手把三股之縛曰羅,左手作金剛拳,而押腰。
六、清淨比丘︰
剃頭髮如比丘像,著袈裟,於左肩垂結。左手把梵莢,右手當心而持五股杵。右肩偏袒,
示恭敬之相,腰纏赤裳。面貌非少非老,眼目如青蓮,其口上牙顯出於下唇。
七、矜羯羅童子︰
尊形如滿月童子,著蓮華冠面目少視虛空,有愛念之貌,身相白肉色,兩手合掌,
其二大二頭之間橫插獨股之金剛杵,以袈裟纏身,天衣珠瓔,嚴飾其身。
八、制吒迦童子︰
身作紅蓮華色,頭上五處各結一髻,以天衣纏肩上,不著袈裟,不柔軟忿怒之相也。
左手三股杵,右手金剛杵。或云:面目忿怒,而具四臂,七結之髻髮垂於左肩,頂上有八葉白蓮,二手合掌當於心前,恭敬聖者之相也。
左第二手持弓,右第二手把箭,無袈裟,其腰纏欏,身相青黑,立於磐石上。
又,面貌如十五歲之童子,身著緋衣,以珠瓔為莊嚴,乘白馬,其馬作驟勢,馬頸懸鈴。
【矜羯羅】
(天名)又作金伽羅Kiṁkara,不動明王八大童子之第七,與制吒迦侍不動明王之左右者。
不動使者陀羅尼秘密法曰:「矜者問事也,羯邏者驅使也。
(中略)此神作小童子形,有兩種:一名矜羯邏,恭敬小心者是。一名制吒伽,難共語惡性者是。」
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曰:「法波羅蜜慈悲心行,所以出現使者名矜羯羅,此云隨順。
業波羅蜜即方便心行,所以出生使者名制多迦,此云息災也。菩薩方便現瞋形故也。」
又數名。俱舍論十二曰:「十大鉢羅度多為矜羯羅,十矜羯羅為大矜羯羅。」
引用︰佛學大辭典 http://cbs.ntu.edu.tw/dict/dfb/data/%25E7%259F%259C%25E7%25BE%25AF%25E7%25BE%2585.html
- Jan 13 Mon 2014 18:14
接心道場系列 2
接心道場系列 2
- Jan 13 Mon 2014 18:09
2014 寒修行PR 真如繼主談話
- Aug 05 Mon 2013 10:08
◎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 佛性與妄心
釋迦牟尼世尊於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之際,世尊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世尊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智慧德相是什麼呢?原來智慧德相,就是萬德萬能的佛性。
佛性又稱真性,自性,常住佛性,妙真如性,真如實相等。名稱雖然不同,實際上是一個東西。它就是我們各人原具的本性。 這 種本性,本來就具足萬德萬能。它靈明洞徹,湛寂常恆,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與佛無二,但由於無始以來,被妄想執著掩蔽了本體,使具足的德能不能顯現。這好 比一面光明的鏡子,蒙上了塵垢,蓋沒了鏡體固有的光明。不過鏡面雖蒙塵垢,而其原具的光明並未損減,一旦揩去塵垢,光明依然可以顯現。
人的本性也是如此,本性原來靈明洞徹,萬德萬能,但因妄想執著,以致起惑造集,輪迴六道。這種妄想執著又稱無明,無明梵語尾彌,意思是指闇鈍之心。闇鈍之心並非指我人的肉團心,而是指我人感受、思惟、分別、認識,對境攀緣的妄心。
事實上,佛 性與妄心,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原本不是兩樣東西,但因有了真妄,動靜,明闇的不同,所以就有了佛性和妄心的分別。性譬如水,心譬如波。水是靜態,水靜則 明朗;波是動相,波動則昏亂。水是體,體則真實不變;波是相,相則虛幻生滅。這其中雖有動靜明闇真妄之別,但在本質上仍是不二的。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的本性,祇因妄想執著,成為妄心。這妄心,就它的闇鈍來說,叫做無明;就它的能障覆自性來說,叫做業障;就它的熏習纏縛來說,叫做習氣;就它的動擾不安來說,叫做煩惱。總之,無明、業障、習氣、煩惱,都是虛妄生滅,幻化不實的東西。
關於妄心的作用,大乘義章中有一段說明:「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執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這就是說,我們萬德萬能,靈明洞徹的本性,因為妄想執著,而幻生起一種不明的幻覺 ── 無明,這種無明與本來圓明朗照,湛然常住的本性和合起來,相續相牽,熏習不已,便成了阿賴耶識。因此,就使我們原始清淨純真的本性,變成了染淨交參的識,這識再因妄想而起概念 ── 佛法上稱阿賴耶識中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 ── 佛法上稱為阿賴耶識中的相分。 這樣一來,使我們本來靈明洞徹的本性,就因無明而發生變化。好比澄清的水因微風而起了波紋 ── 幻相,這時,本性已因無明的污染而成識,此識中又有了兩種分別:一者是由心所生的境 ── 幻相,又稱相分;一者是緣其幻相的見照作用 ── 見分。有了相分見分的幻覺後,接著又起了一種錯覺 ── 末那識的產生。末那識不知道相分見分同是本性的幻影,因而執著見分為我 ── 我之能見;執著相分為我所 ── 我之所見。 如是執著不已,攀緣不息,由這個錯覺的我而攀緣、分別、取捨我所有的一切事物 ── 我所愛,我所憎,我所好,我所惡。於是由此中更產生了一種虛妄的想像 ── 意識。意識出現之後,喧賓奪主,不但代有了本性的地位,並把阿賴耶識和末那識也置之腦後。它成了人生──其他有情亦然──的主宰,好其所好,惡其所惡,去胡作亂為。同時,意識尚有一批助手──眼、耳、鼻、舌、身,五識。藉著這批助手的力量,貪圖五欲──財色名食睡的快樂,而有貪瞋痴慢疑諸煩惱。由此而造下無量善惡之業。但意識是妄想執著而有,本來幻化不實,當人生四大分離──死亡之際,意識隨之散滅,祇留下一個生死流轉的根本──阿賴耶識,去承受那因善惡之業所招致的果報。
◎ 阿賴耶識
大乘佛法的法相宗中,把我人這一顆對境攀緣的妄心,分析為八個識,這八識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八識中的前六識,係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發生。 六識中的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五識,祇能了知自己界限以內的東西,不能代表別種識發生作用。而第六意識,則是由前五識所引,助它們發生作用的。譬如眼之見色,祇能了知是色,至於這色是黑是白,則有賴意識的分別計度。耳之聽音,祇能了知是音,音之含意也賴於意識的分別計度。所以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此外,意識尚能對內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 因此,迷悟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現在心理學上,即研究到此前六識為止。但在大乘佛法上的分析,尚有七、八二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
第七末那識,譯為意,但因恐與意識相混,故保留末那的譯音。末那識的作用,是執定阿賴耶識中的見分為我,而恆審思量之,所以它的特點,是「執我」和「思量」,因為執我,所以與我痴(因無明故,不自知我相的真理曰痴),我見(執五蘊假合的我為真我),我慢(因我見而有倨傲自高的心理),我愛(於所執我而生之貪愛)這四煩惱常相應不離。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範圍,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因它執著自我這一個念頭,所以就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麼呢?就是八識中最後一個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又名藏識,它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也是無始以來,生死流轉的根本。此識中含有生滅,及不生不滅二義;不生不滅者,是覺,是真如,是本性;生滅者是不覺,是妄心。
梵語阿賴耶,意為無沒,我國譯為藏識。稱無沒者,是因它歷劫生死流轉,永遠不滅壞;譯為藏識者,因它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它是一切業力──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
一切眾生,每有起心動念,或發為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結果受報之前,都寄藏在此識中薰習,所以有能藏義。 前七識的心、心所法,算是能薰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的所薰所緣,故有所藏義。 第七識恆執定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在八識生起的順序上說,此識最先生起,為諸識之首;但若由末歸本而言,則排居第八。此識為識之總體,亦為一切善惡業力之所寄託,故眾生死亡後,前七識俱滅,惟有此識受善惡業力之所牽引,在六道中再去投生受報。眾生死亡前七識雖滅,但它們的功能仍存在於第八識中,所以受生之後,依然又起惑造業,使業種繼續積存,因此阿賴耶識也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轉,永無出頭的一天了。
─ 謹節錄自《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 於凌波居士著 ─
- Jun 09 Sun 2013 22:40
2013.05.27 真如苑於夏威夷舉行第15次之放水燈儀式
2013.05.27 真如苑於夏威夷舉行第15次之放水燈儀式
- Jun 05 Wed 2013 19:20
關閉肉眼,然後打開心眼!
發現幸福:
關閉肉眼,然後打開心眼!
作者: 野口嘉則
在我們內心,有一種將自己認可的事物轉化成現實的力量,這就是「心眼力」!所謂心眼力,就是一種用心看穿表象,看到真相的能力。平時我們過於相信肉眼看到的一切,所以就很容易被眼前的現象所迷惑。但是,因為我們擁有心靈之眼(心眼力),所以就能夠看到表象背後的東西。例如,一個人即使身陷逆境,也堅信自己能夠擺脫困境,那他就一定會鼓起勇氣積極地行動起來。還有,通過心靈之眼,父母能夠看到孩子叛逆行為的背後隱藏的率真,因為他們信任孩子,必定也會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們究竟要把意識集中在何處,這才是左右我們人生的關鍵。但是,將意識集中在何處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心靈之眼應該關注什麼?我們應該將心安放在何處?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經營中最重要的是人生觀",也就是說如何看待人生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即使對於那些在工作中連續犯錯的員工,松下幸之助也認為他們是"優秀的個體、偉大的人"。如果被眼前看到的員工狀態左右思想,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種看法。他確實是用心看到了人的本質。
關鍵是不被直觀看到的東西所左右,不斷地用心去發掘真相。在這裡,沒有必要在心靈和肉眼之間徘徊。教你一個簡單的秘吧,讓我們的眼睛休息一下。一天一兩次就可以了,所以請一定要給自己閉上眼睛集中精力的時間,這樣就能用心發現對方的本質。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就能發現自己的本質,心底的認同將會在人生中得以實現。那麼,你認同什麼呢?
"思考綜合徵"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有很多人只是單方面地增加知識卻不付諸行動,這種現象被稱作"思考綜合徵"。
"為則成,不為則不成,凡事皆然。之所以不成者人之不為也。"上杉鷹山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也就是"行動"的重要性。留名青史的豐功偉績也好,實現人生中的各種目標、成就也罷,首先都是要從採取行動開始的。
儘管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人感嘆:"雖然知道採取行動的必要性,但終究也沒有採取行動。"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有很多人只是單方面地增加知識卻不付諸行動,只有"輸入"而做不到"輸出"。這種現象被稱為"思考綜合徵"(光說不做)。
那麼,我們最終沒能採取行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在這裡列舉三個主要的原因。一是採取行動的動力小,並不是非常想得到行動所能帶來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並沒有感到結果能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在這裡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我們很容易對直觀的成果或者意義產生反應,例如"不這樣做就會吃虧","這樣做了就能有好處"之類的,往往只去做那些能夠馬上判斷得失的事情。對那些直觀看不到成果和意義的事情卻反應遲鈍。
沒有採取行動的第二個原因是不清楚該從何入手。無論多大的夢想,實現它的過程都是從踏出第一步開始的。哪怕最初只是邁出一小步也沒關係,請你以一定要立刻行動來付諸實踐。踏出第一步比什麼的重要。
第三個原因是一直在等待情緒的調整。"想做的時候再行動吧",這樣想永遠也不會有幹勁。因為依賴"幹勁"這種不確定的因素最終很難會採取行動。
另外,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很難決定採取行動。"等克服了這種恐懼的心理再行動吧",這樣考慮的人終究也是不會採取實際行動的,因為恐懼的心理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克服的。
誠實和真心
我們在做事之前都會想要順利、高明、體面地把事情做好,結果有時反而會停滯不前。想著"做不好也沒有關係,只要憑感覺去做就可以了",就會充滿勇氣。
如果過於重視結果和效率,就會忽略了自己誠實和真心,這樣一來就失去了最珍貴的自我發展的機會!
演員片岡鶴太郎以畫家的身份創作過許多優秀的作品。我以前曾經和他一起吃飯,那時才知道鶴太郎萌生畫畫的念頭是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在此之前他完全沒有接觸過畫畫,也從來沒有去過美術館。他對畫畫產生興趣源於畫家村上豐,村上先生這樣對他說:"我不擅長畫畫,笨也沒辦法,只要我能把感覺到的原原本本地表現出來,這就夠了。"聽了這話,對於畫畫毫無信心的鶴太郎備受鼓舞,便開始了他的美術生涯。
順便說一下,鶴太郎是習慣用右手的人,拿筆和筷子都是用右手,但是畫畫的時候是用左手。因為用右手畫畫雖然能夠畫得很出色,但是卻過於靈活。而用左手的時候,就能夠傾注心血一筆一畫地把看到的事物原原本本地畫出來。正是因為在繪畫過程中真誠地傾注了自己的心血,鶴太郎的書和畫才能夠向我們傳達那些難以言表的熱情和能量。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一味地重視可見的結果。"做事能夠多麼有效率,多麼巧妙,多麼高明"成為大多數人關心的事情。當然,能夠高效率地做事是再好不過的,為此掌握一些策略、竅門和技巧也是很有用的。可是,如果過於重視結果和效率,就會忽略過程中自己的狀態。例如,如果一味地使用策略、竅門和技巧,結果就會忽略了誠實和真心,這樣一來不就失去了最珍貴的自我發展的機會嗎?
在《心理生態學》這本書中,中澤新一說過這樣的話:"那些聰明的人最後都會陷入追求安穩之中。所謂的聰明其實只是和周圍人相比稍微領先一點而已,也就是兩三步的距離,他們往往把自己的聰明當成資本來獲得財富。"
中澤先生所說的"聰明"可以理解為"依賴知識和智慧的生存方式"。人一旦依賴知識和智慧就容易計較得失。於是一味地考慮"怎樣聰明地生活才會快樂呢?"從而陷入安定的生活狀態。這樣一來人生就和"人性發展"、"鬥志昂揚"漸行漸遠了。中國古典著作《韓非子》中提到"巧詐不如拙誠"。意思是:乍一看巧詐(運用技巧和策略欺瞞他人)可在短時間內奏效,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拙誠(雖然愚直笨拙但是充滿誠意)會贏得人心。
另外,《菜根譚》中提到:"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寫文章不是要靠玩弄技巧,而是要以拙(沒有任何修飾的笨拙文筆)求進。道德也是那些愚笨的人才能修得大成的。一個拙字包含了無限的意味。
一流人才的相似之處
凡被稱為一流人才的人都非常謙虛。這種謙虛來源於「感恩的精神」和「真正的自信」。
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學者、企業家、作家或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凡被稱為一流人才的人都非常謙虛。那些在其領域被認為是權威或是泰斗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是值得驕傲的,而總是說「我還差得很遠」,他們也絕對不會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成績。每當聽到這種謙虛謹慎的言語,將其銘記在心時,我都會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上善」是最高的生存境界,像水一樣。水總是流向更低的地方,也就不會和其他事物產生競爭。水具有置身於低處的謙虛和隨意變換形狀的靈性,這是人類生存的最高境界。
達到頂級水平的人,正是因為謙虛才能常常自我反省,始終能夠在人格素養上得到更深更大的發展。這種謙虛源於以下兩點。
第一個來源是「感恩的精神」。
感恩的精神不是認為「自己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是源於「正是因為受到水、空氣和太陽的恩惠,大自然的恩惠,有緣相識的各種各樣的人的恩惠,自己才得以生存」,也就是「謙虛恭敬地、深深地感謝」的精神。並不是以「有什麼好處」為條件的感謝,而是「感恩能像現在這樣活著」的無條件的、最高境界的感謝。
擁有這種精神的人,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都不會自大地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而認為這是自己的任務和使命,是一種「受到諸多恩惠和照顧才能走到這一步;能完成這樣的任務真是三生有幸;我一定要盡自己所能,更多地回報社會」的心態。這樣一來,意識裡就不會有競爭對手的存在了,即使到達了最高境界也不會因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有這種心態的人,無論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都在情理之中。
第二個來源就是「真正的自信」。
我們對自己沒有自信的時候,才會用才能、地位、成績等來掩飾,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才會蒐集列舉種種的證據來證明自己。久而久之,就會把這些條件、證據(才能、地位、成績)與自己等同。也就是把本來作為主體的自己(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證據)依附在才能、地位、成績這些條件上。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拚命地去獲得才能、地位和成績,一旦獲得了,就會產生「我成為了不起的人了」的錯誤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有了「只有有了才能、地位和成績,自己才是有價值的」這種想法,就會去瞧不起那些還沒有擁有這些東西的人,成為不懂謙遜且傲慢的人。
南丁格爾曾經在書信中寫道:「人在得到讚賞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另外《菜根譚》中也出現了「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勿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之類的忠告,告誡人們「越是處於順境就越不能忘記謹慎行事」。當我們從週遭得到很高評價時,會容易喪失謙虛的態度。這一點請一定要銘記於心。另一方面,面對人生中的重大困難,才真正是讓我們變得謙虛的好機會。它讓我們明白了處於順境時應該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情,深刻反省自己的生活狀態,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只有處於順境時保持謙虛,才能在遭遇困境時也處變不驚。以實踐這種生活態度為前提,我們就能成為一流的人才。
擁有與心靈對話的時間
擁有和心靈對話時間的人,儘管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但內心卻不會被這種節奏影響,人生道路上也會有一種踏實向前的安定感。
現代社會越來越看重理性和智慧,從而形成了忽略感性的趨勢。
比如,工作中比較重視事實和理論的正確傳達,而能夠表達真正的心情和情感的機會卻非常少。因此,忙著用腦袋思考卻沒有時間傾聽自己心聲的人很多。
當被問道:「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有沒有每天都把這件事情當做最重要的事來看待呢?」很多人都不能馬上回答。儘管這是關於能否度過充實人生的重要問題,但大家卻沒辦法清楚地回答。「現在,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心裡到底是怎樣想的,我追求的是什麼?」或許我們每天都過著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的日子。
在整個社會都處在加速狀態的今天,很多人都被這種速度推趕著生活。電腦、手機、電視……我們會不斷地獲得各種外界信息和刺激,幾乎連停下來和自己內心對話的時間都沒有。
一個人的時候也有很多事情要做,這是因為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個人的時間」(面對自己的時間)。這樣一來,就無法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了。還有很多人,為了博得他人的喜歡,或者是得到很高的評價,在偽裝中生活著。偽裝成好人、有能力的人或者強勢的人。總是在偽裝中生活,久而久之就不清楚自己對生活的真正感受了。
「忙」這個字在日語裡寫做「心死」,也就是一種無法聽到自己心聲的狀態。因為不明白自己心裡真正期望的是什麼,而被「這也必須做,那也必須做」的心理暗示強迫著向前,這就是「忙」的狀態。給人一種暫且向前衝,卻並不清楚自己現在處於什麼位置、今後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的心理狀態。結果,大家都筋疲力盡。
所以,為了把「自我時間」變成一種習慣,請把時間和地點確定好。起床後躺在被子上也可以,在電車裡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也可以,在浴室裡當然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要儘量阻斷來自外部的信息。關上電視機、電腦、手機,閉上眼睛,坐下。(如果有能讓心靈安靜放鬆的音樂作為背景也是很有效的)那就是能讓你成為「真正的你」、「原本的你」的空間。
閉上眼睛,首先把意識集中到身體的感覺上。現在自己的身體是個什麼狀態,有沒有感到不協調或是緊張,有沒有什麼事情可擔心……就這樣靜靜地感受自己。如果感覺到了什麼,就慢慢地品味那種感覺。我們的感情,即使是那些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感情,也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因此,首先要把意識集中到身體上,這是和自己交流的最好切入點。
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去處,靜下心來與自己進行更深入的交談,體會一下原本的感覺。如果心中浮現憤怒、憎恨等具有攻擊性的感情,不要沉溺於其中,而是要探尋背後隱藏的某種恐懼。只有你對某些事物感覺恐懼的時候才會產生憤怒、憎恨的感情。只要看清這種恐懼就很難被憤怒和憎恨所支配了。
引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13/14/1117434_259902441.shtml
- May 21 Tue 2013 09:47
帕克南寺大佛塔落紀念 開顯友心世界祈誓法會
Destination Thailand 電視台報導 2013/4/25 真如苑苑主 伊藤真聰師父 接受泰國帕克南佛寺住持 隆坡師父的邀請,前往泰國帕克南寺舉行 (帕克南寺大佛塔落紀念 開顯友心世界祈誓法會) 的珍貴畫面.
- May 19 Sun 2013 00:05
修行

很多人說:我天天在唸經,天天按時做功課,這叫做修行。當然,這樣固然很好,但是真正的修行不是這個。
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認識,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是最大的修行。
引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14115188599949&set=a.416822804995856.101987.416809031663900&type=1
- May 14 Tue 2013 13:23
修行道場有護法神

修行道場有護法神
師父說過有修行的地方就有護法神,曾經在農禪寺有菩薩看過護法神,他往天上看只看到一雙大腳,看到最高處是膝蓋!因為腳太長太大了!
假如我們不修行護法神就不來護法!
所以我們要越精進修行護法神就越多來幫助我們,道場弘法事業因此越興旺,當我們懈怠墮落不過堂上殿,護法神是不會來,做一個出家人要有渡眾生的悲願心時常用功,以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心待人,這樣才能感化自己,感動別人!
像我們農禪寺、法鼓山都有護法神,當我們在做早晚課時就是對他們說法,希望他們一起來共修、聽聞法益而得解脫!那我們也因專心唱頌也得到修行的利益!
達賴喇嘛的護法神
乃窮護法神在西藏的內外事務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他在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的一生中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開始尋訪十二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時,是乃窮 護法神說出了靈童父母的名字,以及靈童家宅方位的一些細節;是乃窮護法神發現了一個旨在謀害達賴喇嘛的陰謀;同樣也是乃窮護法神在1931年就預言了達賴 喇嘛的疾病和圓寂。
還有當中共打到布達拉宮山腳下時,護法神無法用神通幫助達賴喇嘛脫離困境,只有在夜裡託夢達賴喇嘛說:晚上幾點幾分從哪一個門出去,從哪一條路走,從哪一個地方轉彎,注意甚麼?達賴喇嘛而走到印度去!
那師父呢?也有護法神囉!護法神有大有小,像達賴喇嘛的護法神就很大很靈驗!
Posted 9th September 2010 by 常願
引用︰法鼓山傳燈院 https://www.facebook.com/DDMCHAN
- Jan 19 Sat 2013 00:02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由小可觀知世界, 由近就可證修如來
由小東西可觀知大千世界,由近處(平常事物)就可證修如來佛果
- Dec 22 Sat 2012 22:33
2012.11.25 南港展覽館 醒心見性 濟攝護摩祈福會
- Dec 11 Tue 2012 17:52
歲末祈福、安太歲 園遊會~~~轉運、祈福、與您同樂


敬邀您前來真如苑台灣精舍,參與一年一度的「星供開白」祈福會。 「星供開白」護摩法會為一轉運祈福法會,等同於台灣人熟知的「安太歲」。 自古以來,人的命運是受到星宿運轉所支配。有與生俱來關係深厚的本命星,以及輔助本命星的元辰星,每年輪到的星稱為當年星。密教中說到,即使輪到惡星,若 依據平常所累積的德行,敬重星宿誠心祈念的話,則能獲得轉禍成福的功德。那即是「祭星」,也是廣為所知的星供,是以護摩的淨焰清淨各個星宿。 當日與會的參加者可以申請「星供符」,祈願您有一整年的好運、平安與福氣。法會結束後有安排才藝表演、園遊會、影片欣賞、精舍導覽與諮詢等活動。
每一位參加者同時將獲贈一份精美禮物及節分會接福豆邀請函。
§ 活動時間 §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PM 14:00 ~ 18:00 § 活動內容 § 14:00 ~ 15:10 「星供開白」祈福會 15:30 ~ 17:00 精舍導覽 / 影片欣賞 15:20 ~ 16:20 舞台才藝表演 / 自由獻唱 15:20 ~ 18:00 園遊會
歲末祈福、安太歲 園遊會 ~~~ 轉運、祈福、與您同樂
地點:真如苑台灣精舍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486號 (植福路及樂群三路交叉口) 交通:捷運劍南路站 或 公車美麗華站 / 家樂福站(敬業四路) / 濱江國中站 電話:02-8509-7070
活動EDM 詳檔案連結 |
相關檔案連結: |
連結一:http://www.ntpda.org.tw/files/20121279170.jpg 引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 http://www.ntpda.org.tw/news_detail.asp?sid=10595&dtype=1 |
- Dec 05 Wed 2012 12:03
「醒心見性」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播映

「醒心見性」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將於【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播映
時間:12月8日(六) 15:00~16:00
12月9日(日) 11:00~12:00
內容:11/25法會的精華剪輯,當中將穿插有
真如苑濟攝護摩及苑主‧真如繼主的介紹。
長度約46分鐘。
- Nov 27 Tue 2012 10:19
優人神鼓藝術結合演出 真如苑眾人齊心祈求世界和平

佛教團體真如苑11/25,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以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為教法依歸的真如苑,相信「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因此特別以「醒心見性」為主題,由真如苑苑主伊藤真聰親自主持祈福儀式,
為參加者清淨心靈、去除自我煩惱、喚醒一直存在內心深處的佛性,
同時帶領來自台灣各地與特地來台參加活動的上千名海外民眾一起誦讀佛教經文,
共同祈求世界和平,現場參與民眾莫不感受到一股震撼心靈的力量。
主持濟攝護摩儀式的真如苑苑主伊藤真聰為日本少數具有最高僧位-大僧正的女性,
也是曾在具有1,150年悠久歷史的真言宗醍醐寺擔任導師、奉修兩次法會的唯一女性,
在日本的宗教界備受尊崇。
伊藤真聰苑主以傳統護摩為基礎,進一步開創結合水與火、超越各種隔閡的「濟攝護摩」儀式,
讓慈悲的力量可以擴展至所有生命,祈求人類至福、世界和平。
自1992年起,真如苑每年都會舉辦濟攝護摩,並將此儀式從日本帶到歐、美、亞、非等世界各地,
同時於各地的祈福會中加入當地藝術文化的元素,以傳達多元融和的概念。
延續與世界各地文化融和的精神,今年的《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特別邀請知名表演團體《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擔任儀式表演的藝術指導,
將充滿性靈的藝術表演與傳承千年的護摩儀式做完美結合。
儀式進行的過程中,優人的表演者隨著唱誦的音律,
將護摩儀式融合畫沙壇城、神聖舞蹈、蘇菲旋轉、武術,
以及由「儀式手印」發展出的獨特舞蹈,
以優人神鼓的靜定之力傳遞「醒心見性」的概念,
使觀眾欣賞表演的同時,感受濟攝護摩儀式無形的能量。
真如苑不僅將藝術文化融入濟攝護摩祈福會,
同時在全球各地從事相當多的文化活動。
多元的文化是台灣相當重要的資產,
因此,苑主伊藤真聰此次訪台行程中,
也特別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施振榮董事長會面,
進行意見的交流與討論,希望未來也能夠提供真如苑擁有的資源,
為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發展盡一份心力。
引用︰http://tw.travel.yahoo.com/topic/2dfc7732-e771-347f-9682-59c5720d4b73?share=fb_news
- Nov 25 Sun 2012 21:34
2012/11/25 醒心見性 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真如苑台北祈福會 場面熱鬧 - 民視新聞網報導
- Nov 18 Sun 2012 11:59
一念菩提 2011 天地一心.濟攝護摩祈福會 紀錄片
- Oct 17 Wed 2012 21:42
《第8號當鋪》魔鬼的幫助VS上帝的沈默

故事開始於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傳說,相傳只要找到第8號當鋪,無論任何需求,都能夠如願以償,但必須付出等值的代價。無論是古董珠寶、地契房屋,或者是四肢五 臟,還是運氣、智力、理智、快樂、幸福、愛情,甚至無價的靈魂,都可以作為典當。這就是衛視中文台所推出《第8號當鋪》八點檔連戲劇,結合中國的神秘傳 說、佛教輪迴思想、西方上帝信仰的愛情故事,風格獨特,吸引眾多觀眾。許多看了這片的網友熱烈地討論著。有人希望用自己一條腿、一隻眼,去換事業上的成 功。有人願意典當自己幾年的壽命,去換取親情或是愛情。...不少人祈禱真的有第8號當鋪存在。畢竟人活著,總有缺憾與痛苦,多數的人都對自己的某些現況 有不滿意處,若是能典當自己的某些優勢、去改變某些劣勢,豈不美好?並且人人也都有燃眉急的時候。好比明天就要學力測驗,但還沒準備好,若真有個第8號當 鋪能讓自己用十顆牙齒去換得好成績,大概很多考生都會衝進當鋪去跟魔鬼交易了。
這個電視劇是源自作家深雪的《第8號當鋪》小說故事改編。深雪,喜歡New Age事物、喜歡神秘、喜歡謎,並且她相信愛情是一種命運、是戀人之間的心靈連繫。她認為真愛是一種靈魂的默契,兩個人的靈魂能因此融和一起。所以她所創 作的小說,大都以靈幻愛情故事為主題,如《第8號當鋪》、《當魔鬼談戀愛》、《愛經述異》、《二姝夢》...。電視劇是像編年史順著時間拍攝過來,而小說 則是用倒述手法帶出故事。不過後面幾個單元,因為典當所帶出來的「交換」題材特殊,將台灣觀眾目前的集體意識呼之慾出、反應現代人的問題(犧牲親子時間、 或身體健康去換工作成就,犧牲人格道德操守去換取財富),於是演到最後與原著所著墨的重點差異頗大,甚至還造成作家深雪與台灣衛視公司之間的衝突。然而不 論小說與電視,眾多單元中最感人肺腑的一段,當算是韓諾與其妻子韻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第8號當鋪老闆盜用典當物,被以烈火焚身處死。魔鬼得另尋接班者,而看中韓諾。魔鬼用長生不老、永遠不死、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來誘惑其接任第8號當鋪的老 闆,韓諾不從,魔鬼便使其家人受苦,唯一的獨子墜樓、年邁的母親心臟病發作、所愛的妻子被火灼傷,恐嚇其就範。韓諾不得已,只好接下第8號當鋪老闆的工 作。但是得有人取代他在人世間的位置,愛他的妻子與孩子、照顧他們一生。於是他典當了他生生世世的愛情,去換取妻子這一生的幸福。然而韓諾的妻子韻音是個 虔誠的天主教徒,她挑起一家重擔,禱告、默默地等候失蹤的丈夫歸來。即使有很好的男人出現,她也仍持守對韓諾的愛,一直到老死。韻音臨死前與韓諾的那場對 話非常精彩。
韻音說,「諾,你終於回來了。我終於等到你了。」
韓諾不解妻子為何不接受那些愛她的好男人,他問,「我用我的離開,交換你一生的幸福。妳為何不接受?」
韻音反問說,「什麼是幸福?」
韓諾回答「幸福就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歡笑度過。」
韻音慢慢卻堅定地說「那麼,我已經擁有了幸福。認識你是幸福。嫁給你是幸福。為你育兒持家是幸福。等你回來也是幸福。懷念你一生,就是我的幸福。」
韓諾更是無法理解,這種孤單、無聲、冗長、傷感的等候,怎會是幸福?
已經衰老無力的韻音最後一個字一個字吐出「諾,你就是我的幸福。」
這一幕對話,擊中了黑暗當鋪的要害。當鋪是很資本主義、很物質的存在與代表。即使是靈幻的第8號當鋪,也只能做物質與能力的交換。它無法換取幸福、也無法換得愛。因為這不是魔鬼擁有的本質,即使典當魔鬼最愛的靈魂,牠還是無法給予典當者幸福與愛。
處在黑暗世界的韓諾,不懂韻音最後這段深刻的告白,他不懂妻子那個世界的感受與想法。他問女助手阿精「你們同是女人,你懂嗎?」阿精說「我懂。少奶奶她愛 你。這就是愛啊。」然而很多人跟阿精一樣,似乎瞭解這就是愛的力量,但實際上要如同韻音用一輩子等候,活出這種超越一般人的豐盛、堅毅的愛,卻是很少人可 以做到。這就像許多人看了《第8號當鋪》,會對片中上帝的不及時伸出援手、對上帝總是沈默感到不解,甚至或會感到憤怒。既然韻音是上帝的女兒(信徒),為 何上帝容讓魔鬼在他們家製造各種災變?代表上帝那方的白神父,為何動作總是慢吞吞,常落後魔鬼那方的「第8號當鋪老闆」一步,或是根本沈默無所作為呢?很 多文學作品或電視電影也常見這種劇情安排。而想要獲得這個答案,得回到韻音身上,瞭解她所信的上帝信仰。
在基督信仰裡,常見上帝容讓人世間的掙扎和痛苦挑戰信徒,好比聖經裡以苦難為主題的書卷—約伯記更是代表。生活中的各種衝突張力,會逼使人們去面對靈魂的 深層提問。上帝通常不給予人們便捷、速成的途徑,去解決眼前的難題。甚至是上帝自己,祂愛世人的方式、讓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拯救世人,也不是透過輕鬆簡 便的方法,即便是上帝大有能力、可以這樣做,祂卻不這樣做。耶穌基督更是透過十字架釘死的痛苦,來完成救贖大功。因為人類的許多最深切的問題,從來就不是 廉價品、速成品可以替換得到。魔鬼則善用捷徑與速成,給予人們方便。好比《第8號當鋪》的各個單元故事,受到魔鬼幫助的人雖然看起來解決了問題,但是反而 喪失生命中更為寶貴的各種有形與無形東西。而基督信仰則是在信徒遇到困難與痛苦時,祂給予信徒屬天的平靜安穩,以及擁有承受苦難的能力。
越深刻接觸基督信仰本質,就越是瞭解上帝的不為與沈默反倒是沈重的言說、是更深厚的大愛。十字架就是上帝對人世間苦難的沈默回應,是上帝的最深刻的愛的回 答。當亞當犯了罪,惡進入了世界。人性不再完整純然,人人的生命在成長進程中,也沒有不遇到各種悲哀與困難。然而上帝透過十字架的沈默來解決人世間的各種 問題,並且祂告訴信徒要跟從祂,十字架才是唯一的道路與解決方案。
然而這種十字架的奧秘在凡事講究速成的現代,不多人能懂。信仰New Age的作家深雪或許不懂,她可能只是看見一些基督信徒透過長年上教堂的默禱,活出這種堅毅豐盛的愛,而將之放入故事題材裡。演韻音的張家榆可能也不懂, 她只是去設法演活一個守貞的烈婦。但是她能體會那種愛的力量豐沛,因為她在劇外花絮裡講到這個愛情故事,便紅著眼眶表示,還好只演八集,因為韻音這種堅毅 豐盛的愛情,每每入戲的時候,總是令她掏心掏肺、心力交瘁、疲憊不已。
「第8號當鋪,只有典進,沒有贖出。」一語便道出魔鬼邪惡的本質。然而十字架的奧秘就是愛、就是堅持、就是盼望,卻很難用一語道盡。
引用︰http://a2z.fhl.net/movie/movie13.html
- Oct 17 Wed 2012 09:57
柏林濟攝護摩祈福會
柏林濟攝護摩:選擇冷戰時期的代表地點柏林,
作為濟攝護摩的舉辦地,也就是提醒世人,
和平的取得並不容易,大家要好好愛惜~
- Oct 15 Mon 2012 17:14
2012/11/25 台灣濟攝護摩 醒心見性

今年11月25日,真如苑佛教會將再次於
南港展覽館舉行「台灣濟攝護摩:醒心見性」。
去年的主題為「天地一心」,是真如苑苑主伊藤真聰 大僧正
感念台灣朋友在日本311大地震後的賑災上,
充分發揮了人溺己溺的心情,給予了極大的救援與資助,
因此在台灣舉行了佛教最為殊勝的法儀,
濟攝護摩,除了希望給予台灣這塊土地與住民更多的祝福與福祉,
也希望能讓更多台灣朋友認識真如苑這個漢傳密教。
今年,延續此精神,苑主再次於台灣舉行此聖儀。
並邀請去年參與「天地一心」的朋友,
以及更多還不認識真如苑的朋友,一同來認識,
密教的最高法儀『護摩』所能帶給我們的清淨、福祉與利益。
轉述於聖嚴法師在世於聯合報所陳述的部分:
「焚燒一次護摩,是相當於一年拜拜的功德。」
『護摩』不只是拜拜方面的祈求,
更是帶給修行中人,或是還未開始修行的人,
都能有一樣的效驗:『清淨因緣,增長智慧』
讓我們減輕生活中種種煩惱的重擔,
並朝向與人和合的道路,從小處累積功德,直到世界和平的大願呈現;
『護摩』是真正的能將修行福祉帶到生活之中應用與連結的殊勝法門。
11月25日在南港展覽館的「台灣濟攝護摩:醒心見性」,
希望來參與此盛世的朋友,都能從自身發出醒悟的力量,
看見自己心中的佛性。這樣的「佛性」不是講究在修道成佛,
而是對一切人事物產生真之灼見的智慧,
而且不只是自己好,更能與人和合與互惠的心,可謂之佛性。
竭誠的歡迎各位來認識真如苑的護摩,並參考下列的網址。
真如苑 醒心見性︰http://www.saish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