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新秘畫個妝而已,為什麼要收這麼多錢??」
曾經,有位準新娘子朋友,在飯桌上聊起籌辦婚禮的事,她做過功課,看到新娘秘書的「價碼」,有些疑惑。
「一天下來就可以賺1萬多?」準新娘問。
這個問題,我常聽到。
「新秘的功力,是累積多年的。你買的,其實並不是那個『時間』。」我有感而發:「你買的,是她的『美學素養』!」
準新娘朋友聽了後,沉思了幾秒,點點頭。「嗯,你這個說法,我能接受。」
我很開心,她能了解美學素養的價值。畢竟,所謂專業、素養、美學,這些東西,聽起來很抽象。在一個習慣比價、砍價、猛凹「免費資源」的社會,要了解這個概念,不太可能。
於是,在台灣,做顧問,往往收不到錢。
做美工,被砍價,做到死。
拍微電影也沒好到哪裡去。
為什麼?
就是因為,大家都是以一些「表面」來計算它的價值,於是,一個「看起來」沒花多少力氣、沒花很多時間,甚至一邊工作一邊看似愉快的笑咪咪的,台灣人覺得──「不值錢」。
對這件事特別有感覺,正是因為我研究所學的是「翻譯」,對身邊許多朋友,尤其剛認識的,只要一知道我念翻譯,立刻被視為「人肉翻譯機」,插電,開機,鍵入搜尋,就得吐出答案。
毫不意外,我常常收到各類「請託」。
「這是我的論文摘要,可以幫我翻一下嗎?」
「我們公司要設計公園指示告牌,可以請你幫我翻一下這十個指示嗎?」
「欸,我們在寫企劃,爭取外國公司的贊助。喔,但我們預算有限,不需要太精準的翻譯,費用可以算我們便宜一點嗎?」
對於我畢生驕傲的專業,竟講得出「免費」或「算便宜」,當時剛畢業年輕的我,對於上頭這樣的要求,真的氣結!
久了,我可以理解,這些人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他們不懂,專業翻譯為何辛苦,專業翻譯為何不容易,專業翻譯為何必須這麼貴──
比方說,曾經參與一個口譯專案,是克萊斯勒總公司代表,和台灣供應商討論汽車零件產業趨勢。我花了兩星期密集做功課,搞懂甚麼是汽車鍍膜,板金等等專業名詞的中英文對照,汽車零件的製作、銷售流程──你可以想像,我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成為半個專家。
另外,這樣還不夠,就算我已經是本字典,但,如果我的理解力不好,聽不懂講者想表達甚麼,或無法從龐大內容去蕪存菁,提供重點摘要翻譯,聽甚麼,丟 甚麼,聽眾很辛苦。好的翻譯,不是單純的中翻英,英翻中 (如果是這樣,那Google翻譯不用錢,很好用)。有效的翻譯,如同尺寸剛好的鋁梯,剛剛好,填補文化、語言的差異,縮短溝通的落差。翻譯時,我也得全 神貫注,推敲琢磨,創造最高的價值。
這兩星期密集做的功課,不用錢嗎?
外行人看不到的那一萬個小時的練習,不用錢嗎?
所以,當我再聽到──
「聽說你待過新聞業,文筆很好,我有個朋友做生意,你可不可以幫她寫個文案?」
「我要準備出國考試,你幫我看自傳,我希望聽起來很討喜?」
礙於人情,我會幫忙。
但久了,我決定還自己公道,兌現自己的價值!而且,我還要從教育身邊的人開始做起!
今天晚上,又收到好朋友兒子的請託,請我幫忙翻譯。
我終於鼓起勇氣,婉轉解釋,這……不是「舉手之勞」。
「希望你諒解,不是姊姊不幫忙,但這是我的專業,我靠這個吃飯。」我說:「如果你公司有給你預算,我可以把你排進我的檔期。」
最後,我們做了個秘密交易,皆大歡喜。
經驗,功力,天生好手,聽起來很抽象,但這正是專業的價值。既然是專業,就沒有舉手之勞這回事,因為,我們,總是全心全意。
引用︰Mr. 6 http://mr6.cc/?p=14714
貧窮,
總是讓人氣餒,
總是讓人難以看見希望。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
看看他如何創造了自己的希望吧......
他是黑人,
1963年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貧民區
他有四個兄弟姊妹,
父親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維持家用。
從小就在貧窮與歧視中渡過,
對於未來他看不到什麼希望。
直到那年他十三歲父親給他一件舊衣服。
「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能賣到二美元嗎?
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妳媽媽」
他點了點頭:
「我可以試一試但不一定能賣掉。」
他小心的把衣服洗乾淨,
沒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曬乾。
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人流密集的地鐵站,
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於賣出了這件衣服。
他緊緊的拿著二美元一路奔回了家。
以後每天他都熱衷於從拉圾堆裡掏出舊衣服,
打理好後去鬧市裡賣,
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
「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二十美元?」
怎麼可能?它頂多值二美元。
父親啟發他:
「你為什麼不試一試?總會有辦法的。」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請學畫畫的表哥,
在衣服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唐老鴨與一隻頑皮的米老鼠,
不一會兒,
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
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
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很高興還給了他五美元的小費。
25美元這無疑一筆鉅款,
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
回到家後,
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
「你能把他賣到200美元嗎?」父親的目光幽幽的閃著光。
這一回他沒有猶疑沉靜的接過衣服,
當紅電影的女主角拉佛西來紐約做宣傳,
記者招待會結束後,
他推開身邊的保安,
衝到拉佛西身邊舉著舊衣服請她簽名。
拉佛西看到一個純真的孩子索取簽名,
便痛快的簽上自己的名字。
他激動的一陣歡呼:
「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200美元!」
經過現場競價的一名商人
以1200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這件運動衫。
回到家裡一家人都禁不住狂歡。
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
「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這個晚上父親與他抵足而眠。
父親問:
「孩子從賣這三件衣服中你明白了什麼?」
他感動的說:
父親點點頭又搖搖頭:
「你說得不錯!
但這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
都有辦法高貴起來,
何況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呢?
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霎那間,
他心中升起了一輪燦爛的太陽,
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
我又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
從此,
他努力學習,
接受嚴格刻苦的訓練,對未來充滿希望,
二十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貧窮並不可恥,
相反的,你擁有比別人容易成功的特質,
貧窮時的經歷,
會激發出一個人的潛能,鍛鍊出高度意志力和人情練達。
唯有身處貧困才會努力向上;
擁有的少,
看到的細節就比別人多,也就更珍惜身邊所有,
因為擁有的少,
所以能夠發揮極致,成為日後成功的養分
引用︰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5496
用正確的姿勢騎單車,才能享受單車的樂趣喔! (設計對白)
近 來有許多河濱公園都會提供自行車租借,增加民眾休閒的另一選擇,但很多人在騎單車後,常會感覺到身體痠痛,甚至持續好幾天。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Apple表示,除了運動後肌肉會感到疲憊之外,痠痛感可能也是騎車過程造成的運動傷害。出發前應該要挑選適合的車子,過程中也要注意騎車時的姿勢,才不 會造成反效果。
路面不平時輪胎會震動,若上半身呈一直線,後輪震動力從車體向上傳至脊椎與頸部。而上半身彎曲可分散震動力,建議將把手與坐墊調整至同高,也可調整把手的高度高於坐墊5公分。
前輪與崎嶇路面的摩擦力量會向上傳至手臂與肩部,雙臂稍微彎曲可分散減緩撞擊的力量,避免受傷。
坐在坐墊上時應讓臀部恰好坐滿坐墊後側,坐得太前面或太後面,骨盆無法得到支撐,運動後便會感到疼痛。
騎車時,除了預備踩踏板的一腳呈彎曲姿勢外,已踩下踏板的一腳也應該保持微彎。若將腿完全伸直會造成過度施力,反覆運動便會造成膝蓋傷害。
許多人因為怕臀部疼痛在坐墊上加裝軟墊,但因軟墊用繩子或鬆緊帶綁在坐墊上,固定性不佳,臀部為了要將軟墊固定反而會加重施力,因此感到疼痛,適時抬起臀部,讓臀部休息即可。
每次騎單車時間超過1小時的民眾,建議選擇把手與坐墊高度差不多高的車款,例如登山車或公路車。登山車輪胎較寬並搭配避震器,騎起來較舒適;而公路車重量較輕,騎起來較輕鬆。淑女車、摺疊車或協力車等車款,僅適合騎短程,長時間騎較易造成運動傷害。
手臂彎曲,上臂頂住坐墊前端,前臂與坐墊平行,手掌朝上攤開,手指應觸碰到把手中間。
若手指觸碰不到把手中間,代表坐墊與把手距離過遠,也代表此台單車車體過大,騎車時會很吃力。
如果已經沒有其他適合的單車,可請店家幫忙調整坐墊向前移動,縮短與把手的距離。
單車坐墊高度應大約與身體骨盆位置同高。
坐上單車,一腿膝蓋微彎踩在踏板上,另一腿伸直,腳尖踮地為最恰當的高度。若腳尖無法接觸地面,代表坐墊太高;若腳掌可以直接接觸地面,坐墊高度則太低。
中間向下凹並中空的坐墊較為透氣,也可減少對重要部位的壓迫。
如果是完全沒有弧度且不透氣的坐墊,建議只騎短程。
成人與幼童的頭部大小不同,應分別配戴成人用或幼童用的安全帽。
扣上安全帽扣環後,扣環與下巴的縫隙約為一個指頭寬。安全帽的前緣調整至與眉毛同高。
用手壓住兩邊煞車把,確認煞車功能正常。若感覺不到煞車,應檢查兩邊煞車把旁的煞車線是否鬆脫,若鬆脫可用手將煞車線接回煞車環裡。
若仍無法煞車,可沿著煞車線找到前輪或後輪的煞車夾器,檢查夾器中的煞車線是否脫落,並用手將煞車線放回彎管裡。
Apple 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Apple 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騎單車雖是休閒運動,但因長時間做同一動作,若不使用正確姿勢,可能造成運動傷害。而許多錯誤姿勢是因為單車坐墊過高或車體過大所造成,選擇單車前也要特別注意。
引用︰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10726/33551835/
看過了我們剛剛發佈的 新版 Google 日曆試用體驗,相信你對 Google 日曆又有了新的認識。不過,國外的日曆應用向來不自帶農曆,對於國人來說,用起來真倒是有些不便。下面筆者將一步一步示範,教大家在 Google 日曆中添加農曆。
第一步:PC 端訪問 Google 日曆網頁版,需科學上網。如果你只會使用手機翻 X,可用手機瀏覽器打開上述鏈接,並切換到桌面版;
第二步:點擊「其他日曆」右側的下拉按鈕,並選擇「通過網址添加」;
在輸入框中粘貼以下鏈接,點擊「添加日曆」
http://www.google.com/calendar/ical/ug2j3l2nqq7uch3m9n0pm5t2lo@group.calendar.google.com/public/basic.ics
第三步:在手機上打開 Google 日曆,點擊刷新,再轉到設置中,便可看見農曆選項;
第四步:點擊農曆,並開啟同步,農曆日期就被添加到 Google 日曆中了。
常常說,
命運 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但大部分的人,其實不知道要如何改變命運....
只要實行以下 18 種方法,
你的 運氣自然就會變好!
信不信由你,
但做過的人,80%都馬上改變了..
運氣好的人專註於行動,
他們把時間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
而非自誇和炫耀。
他們總是專註於更好的工作表現。
如果能用正面、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什麼事情都會是有希望的
每一天向自己的頭腦中註入積極的想法。
有時我們可能會隨機地想到一些消極的想法,
然後它們給我們的行動產生負面的影響。
有意識地去選擇正確的語言和行動,
要求我們有意識去選擇正確的思想。
比如,每天清晨醒來時對自己說,
「每一天,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我都變得越來越好。」
對面前的選擇舉棋不定,
這是許多人經常會碰到的情況。
事實上,最糟糕的決定是不做決定。
成功來自於好的判斷;
好的判斷來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糟糕的判斷。
所以,即便你現在作出了一個糟糕的判斷,
它最終會將你引向好的判斷力,隻要你吸取了教訓。
運氣好的人有一個極其明確的目標。
並且不論發生什麼,
他們都會始終如一地緊盯他們的既定目標。
運氣好的人,通常有一顆樂觀積極的心...
他們不會說,「現在不是最佳時機」。
但他們會說,「此時此刻是最好的時機。」
他們知道對的時候永遠不會自動向他們走來,
他們會立刻去創造最好的時機。
運氣好的人
不會受到反對者、懷疑者
或憎恨者的言語的分心。
他們不允許消極的想法影響他們的頭腦。
他們積極地去嘗試和進步。
運氣好的人常常受到他們的情緒的激勵。
思考是很重要的,
但我們常常要依靠我們的內心來為自己指明方向。
當我們面對難題時,
我們的思考與我們的感受常會產生衝突,
運氣好的人
趨向於聽從他們的內心
而非他們的頭腦的指引。
計劃會發生改變。
突發事件可能會讓最好的計劃泡湯。但結果不會。
快樂的婚姻,
聰明的孩子,
有意義的工作和事業有成
這些通常是我們不變的目標。
運氣好的人勇於嘗試,
即便他們可能會失敗。
他們不會按兵不動,
而是經常去嘗試直到一切變得清晰明瞭。
運氣好的人會熱情歡迎
任何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的人,
並與他們暢談自己的想法。
往往一個想法會指向另一個新想法。
放下過去並專注於當下時刻,
運氣好的人把他們的精力
放在此時此刻他們能夠改變的事情上。
他們不擔憂昨天或明天。
運氣好的人也會遇到挫折,
但他們會繼續前進,
因為他們堅信只要堅持到底
他們就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並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他們不自負。
運氣好的人相信
我們每一個都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這種韌性力量能夠讓我們取得偉大的成就。
他們會向任何認識的人
詢問一些關於簡單的事情的問題。
他們渴望理解事物的運作原理。
他們是刨根問底的探索者。
他們歡迎新的想法,理念或觀點。
運氣好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份禮物,
他們做事時總是懷著一顆感激之心。
運氣好的人通過不停的嘗試
去學習新的東西並變得更加聰明。
他們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並能馬上吸取教訓和繼續前進。
他們知道生活中的幸福與成功
來自於持續的學習。
運氣好的人不論在工作上
還是個人生活中都非常慷慨地
去幫助別人和服務別人。
他們知道全力去幫助別人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自己的需求也將會得到滿足。
引用︰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