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大家都像菩薩一樣,造福眾生,而且香火不絕‧‧‧


 


我剛升上總經理職位的時候,很不習慣沒有直接指揮的單位,也很不習慣沒有直接負責的工作,因此,沒事就召集各個運營單位開會,直接參與各個單位的運作,彷彿我就是部門主管一般。
 
直到有一天,一個部門主管告訴我: 何先生,你知道菩薩為什麼靈驗,香火不絕嗎?
 
因為祂們寶相莊嚴,高高在上,不會下凡過問凡間事物。
 
而當凡夫俗子有困難來求神問卜時,菩薩才會顯靈指點,有求必應。
 
因此凡人皆感念菩薩之德,香火不斷。 
 
這位主管說得文雅,意在言外,一時我還聽不懂。
 
最後他才直截了當告訴我: 何先生,你高高在上當你的總經理就好了,管管大事,制定決策,不要直接降臨各單位,指東說西,這樣各單位主管要怎麼工作啊?
 
更何況,以總經理之尊,離開執行面很遠,很多事已在狀況外,很多決定可能是錯的。
 
喜歡下凡的菩薩,多數只會顯現自己的無能,不會贏得尊敬的。
 
聽完這段話,我一身冷汗,原來我完全不會當總經理、不會當主管。
 
制定決策、分工設職,讓所有的主管層層負責,發揮所長,是上位主管該做的事,千萬不要親力親為,和部屬搶事做,這樣只會讓下屬難為,讓部屬愚民化。
 
許多剛升任主管的人,還是習慣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不知道運用團隊的力量,結果是自己忙死、部屬哀怨(因為沒有發揮的空間),而且無所適從。
 
我就曾經是這樣令人討厭的主管。



另一種類似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創業者身上。
 
一般而言,創業主都是能幹的老闆,尤其在創業階段,人力、財力都不足時,通常要靠創業主親力親為,才能突破困境,因此創業主習慣自己動手做。
 
可是當組織變大、規模變大時,如果創業主不瞭解「寶相莊嚴」才能香火不絕的道理,通常會出現組織規模變大的不適應症。
 
我也曾聽創業主抱怨,部屬能力不足、團隊不佳,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老闆能力強,無法忍受部屬的不足,以至於老是自己動手做,結果當然無法培養出好的團隊、好的部屬。
 
我甚至曾經要求一位主管,禁止他自己下手執行工作。
 
因為他嫌部屬動作慢,做事不到位,於是老是自己做。
 
我告訴他,就算失手,也要讓部屬獨力完成,他的協助,只會讓團隊繼續無力、無能。
 
想大事,想明天的事、想制度、想團隊,這是老闆與主管該做的事,
 
做一個寶相莊嚴的菩薩,只有在部屬帶著問題、帶著困難求救時,才適時給予指點,而且僅止於指點,絕不可以代他完成,這是培養部屬、建立團隊的第一步。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招解救你的壞心情


 


 第一招:換個髮型,換身衣裝,換種心情

  一個人情緒的好壞似乎與頭髮扯不上任何關係。然而,義大利的心理學家建議人們在情緒欠佳的時候,快去理髮,換身衣服和裝扮,壞情緒就可以得到調節。當然這裏說的理髮並不是一定要剪短頭髮,而是換一種髮型,換種風格的衣服,換上亮麗的顏色,讓心情也換上亮麗的色彩。

  第二招:忙裏偷閒的“心香漫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心情不佳時,突然飄來一陣沁人心脾的香味,於是,頓感神清氣爽,壞心情也溜走了。比如,丁香、茉莉的香味可使人放鬆;玫瑰、紫羅蘭的香味可使人精神愉快等。因此,能夠陶醉於自己所迷戀的香味中的確不失為一次浪漫的“心香漫遊”。你只要隨身攜帶一小瓶自己喜歡的香水,能夠喚起自身愉快情緒就可以。心緒不佳時,拿出來聞一聞。

  第三招:讓心情曬曬太陽

  生活中,很多人的心情都會隨天氣變化而變化。天氣晴朗則心情開朗,天氣陰沈則心情沉悶。因此,當你心情不好時,到戶外去曬曬太陽,或者去郊遊。溫暖的陽光可以讓你的內心明亮起來。除此之外,戶外視野開闊,也可以讓心胸打開,呼吸新鮮的氣息,改善情緒。

  第四招:毛絨玩具模擬“沙箱”

  美國白宮高級官員的辦公室裏常常放有一些沙箱。當人在緊張焦慮時,只要在沙中猛擊幾拳,便可達到發洩情緒、鬆弛神經的目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借鑒。在你憤怒的時候,可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咬牙切齒,摩拳擦掌;如果家裏有毛絨玩具或是軟枕頭,也不妨讓它們當替罪羊,捶打幾下。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1 Sun 2007 02:54
  • 放過

放過他人 就是放過自己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1 Sun 2007 02:45
  • 改變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認真活在當下。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1 Sun 2007 02:43
  • 學習

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



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



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文的父親在雲林有一家工廠,文文剛大學畢業就去幫忙。


 


工廠有個剛來的員工,住在員工宿舍內,但是天天都在下班後消失了,直到晚上快12點才會回宿舍,因為天天看到他,替他開門,所以印象很深刻,覺得這個男孩很憂鬱,彷彿有著重重的心事。


 


今天是工廠的十周年慶,人人都高興的慶祝著,可是他還是晚上12點多才出現,讓文文覺得好奇。文文才開了門,看到他時順便遞上一塊蛋糕。


 


「今天工廠十周年慶」文文說。


「謝謝」志忠回答。


 


「這陣子比較忙嗎?要不你怎麼多會那麼晚才回來?」文文問。


「補習。」志忠回答。


「去那補習阿?」文文覺得好久沒聽過補習了。


「台中。」志忠淡淡的回答。


 


「別開玩笑了,從雲林騎車到台中補習。」文文覺得很難相信。


「真的。」志忠回答。


「你受到什麼刺激阿?」文文覺得事情有點有趣。


 


「沒什麼,我有一個很好的情人」志忠說他的故事,「不過當我當完兵的時候她告訴我她要離開我,因為她有一個更好的對象,是個碩士。」


「然後?」文文問。


 


「我們從五專就是情人,七年的感情我放不下,所以我一面努力的去忘記,也想表現我不是懦夫,所以我去準備考研究所。」志終的語氣有點悲傷了。


「那問何跑到那麼遠?」文文覺得不可思議。


 


「只有這樣才能讓我覺得有點忘了她的存在」志忠低下了頭,黯黯的說到「可是卻使我更想念她。」


 


「是啊,七年的感情,誰能說放下就放下。」文文心中也帶點感傷了。「沒試著去挽回嗎?」


 


「有,不過她不接電話也不肯見我,」志忠帶點哭泣的感覺。


 


「我記的她喜歡玫瑰,所以我每個星期都送一封信過去,順便加一朵玫瑰,希望有一天能再重圓。」


 


「放開心一點,事情還有希望的。」文文努力的安慰志忠。


「謝謝。」志忠又慢漫走入宿舍。


 


「世上又多一個看不破的人。」文文自言自語。可是心中卻希望有個人能這樣對自己。


 


一年多過了,志忠也上研究所了。


他的舊情人,嘉文,剛收到第98封信。


 


嘉文半年前就跟她的碩士分手了,因為雙方都覺得個性不合。不過嘉文高興的是,志忠的信從沒斷過。


 


之前不太願意在見到志忠,因為對他有點內咎,他的信也看了前幾封就沒看了,怕新男友不高興。


 


不過現在嘉文很感動有一個人對她如此,分手一年多了還沒放棄。嘉文決定當他寄到第100封的時候,回他的身邊。所以嘉文要等到那時候才看他的信。


 


她一封信也沒拆,「等到第100封時我再拆來看,等我答應他身邊的時候,相信他會很高興的。」


 


好不容易熬了一個星期,接到第99封信。


 


嘉文的心涼了半截,因為信的裡面附了一張喜帖,而不是一朵玫瑰。


 


嘉文趕工打開信來看看,「嘉文:等你一年多了,我也考上研究所了,本來一直很難對妳忘情,但是有個女孩對我很好,她父母也對我很照顧,我不想辜負他們,所以決定跟她結婚,相信妳會找到一個更理想的對象,在此也祝福妳。志忠‧」


 


嘉文後悔為何當時放棄七年的感情,為何不再跟他連絡,而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現在的她什都沒有了,唯一能做的只是祝福志忠跟文文,永浴愛河。


 


看完這篇文章,不知大家有何感觸……


 


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情緣,不一定是愛情……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千萬種藥,就是沒有後悔的藥」就像故事中的嘉文……真的,後悔也沒有用了……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30 Fri 2007 09:58
  • 恆心

恆心就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今天看到這樣一句話,很是喜歡。


習慣/時間/惰性確實是一直制約自己,


很難改掉的習慣,被時間愚弄生活,


被惰性消磨意志,


如果你是,請你一定要警惕自己。。。。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生活快樂的八個途徑】

◎張曉風

其實我們每一剎那都可以快樂。
只要把自己的態度轉變一下,
在生活中便可以過得更快樂些。



我今天所講的題目雖然是〈讓生活快樂的八個途徑〉,但其實每一個人都
可以想到很多途徑。每個人都可以作自己生活的天才,體會出一套生活操
作、運作的方法。世界上雖不斷有人以權威姿態出現,但人的一生不論是
長或短,唯有自己是生命的權威,沒有人能夠替代。所以,每一個人都應
該想想自己要怎麼活下去。

「能快樂,就快樂」

年初曾遇見一位師母。老師已因車禍去世了,他們沒有小孩,所以只有師
母一人獨居在香港,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我經過香港的時候,只要有空
總會去看她。她是南京人,不會講廣東話,在香港又沒什麼親友,所以一
看到我就很高興,不停地和我說話。講了許多她和老師的往事,幾乎把她
的一生都講給我聽了。講著講著,她忽然停下來,作了一個結論。她說,
人能快樂的時候,就要快樂。我就這麼一直記得,有位老人用南京腔告訴
我:「能快樂,就快樂」。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如此。

但在我小的時候,似乎有一種反快樂的勢力存在。好像在我們的文化裏或
父母的想法中,總覺得最好不要貪圖快樂,而是要吃苦。「吃苦」的價值
觀一直籠罩著我們的文化,大家認為吃苦是比較好的。記得小時候帶的便
當沒什麼菜,有一顆荷包蛋就很高興了。我們總是先吃白飯,直到最後剩
一顆蛋時,再一口把蛋吃下去,這就是先吃苦、再享受。對我們來說,這
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樂趣。

我們也沒有什麼衣服穿,經常要撿哥哥姊姊的衣服。我雖然是老大,但也
沒合身的衣服可穿,因為母親總把衣服做得很大,這樣小孩子長得快也不
愁。所以身上的衣服永遠鬆鬆垮垮的,等到太小的時候再給弟、妹。總之
,在貧窮時候,我們有一個「吃苦文化」,總是要求我們儘量忍受不愉快


態度轉變就可以過得快樂

其實我們每一剎那都可以快樂。只要把自己的態度轉變一下,在生活中便
可以過得更快樂些。

我聽過一個蠻有趣的故事:有兩個名男人,時常找上同一個情人,就是說
他們的女朋友常會交集在一起。我有一次聽人說「某某人真厲害,別人的
女朋友他都能『搶』過來」。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因為我從前聽到的是
「某某人很差勁,專『撿』別人的女朋友」。當然,這只是茶餘飯後的笑
談,只是我發覺同一件事是可以有兩種看法的:究竟是「搶」、是「撿」
,或只是自然交往。即使只是一件小事,你看待的態度,就會影響你是否
快樂。只要你態度有所轉變,就可以把很多事情變得快樂。

有位經濟學教授說,「經濟學是一門憂鬱的科學」。因為它是以「有限的
資源」除以「無限的欲望」,這是分配的問題;因為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
,欲望是無限的,所以經濟學註定是一門「憂鬱的科學」。我當時覺得他
講得很驚人;資源有限,但每個人都想滿足他無限的欲望。在這樣的情境
中,如果我們沒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態度及自己的處事之道,我想會活得
蠻累、蠻辛苦的。

途徑一:過「第一手的生活」

我所建議的第一個生活快樂的途徑,就是過一個「第一手的生活」。在我
們這個有錢的社會裏,大家都喜歡買第一手的東西,像是車子、房子、衣
服等等。但我要說的是第一手的「生活」。

今天在台北市生活的人,幾乎已經與「第一手的生活」脫離關係了。像〈
遊子吟〉裡所描寫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身上的衣服,
布料或許是媽媽自己織的,那在今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所有的東
西幾乎都是用錢買來的,而我們對買來的東西沒有感覺,也沒有感情;雖
然方便,但東西和自己一點感情也沒有,所以這東西對我來說不是「第一
手」的。在從前,吃飯的時候,飯桌上的米是自己種的,青菜也是自己種
的,那種令人感動的感覺今天已經沒有了,我們大都沒本領恢復那種生活
。即使可以辦到,但須付出太多代價,不是我們一般人能辦得到的。但是
,假使我們羨慕第一手生活,還是可以儘量想辦法實踐、貼近生活的那種
親切感。

比如說,自己動手泡一杯茶,也能算是第一手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去山裏
接點泉水就更好了。自己動手便是我們快樂的因素。也有醫學報導指出,
多動手也可使頭腦更靈活。想想從前的人,生活得似乎比較刺激、愉快;
一會兒去打獵,一會兒烤麵包,麵包爐一打開,香味四溢。而中國人用蒸
籠蒸包子、饅頭、糕餅,等著籠子掀開,也是令人期待且愉快的時刻。今
天在台北市生活,可以買到麵包、蛋糕、包子、饅頭,但卻享受不到開爐
、開蒸籠的喜悅。

文明一方面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很多快樂及方便,但是同時也剝奪了很多
的興奮。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抗拒」人家供給我們現成的東西。譬如說
:自己買塊布做枕頭套;或簡單的如打毛衣;男士則可作DIY之類的工
藝品。只要你願意,一定可以找到途徑製作可以自己動手的東西。假如我
們沒有第一手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會很有效率——但也會很無趣。

我們可以試著再原始一點、再像老祖宗一點,點子愈多愈好。世界上貨品
很多,在大型購物中心裏應有盡有。很多西方國家在社區尚未完成之前,
就先建好了購物中心。他們供應了很多東西,很多有趣、讓我們心動、想
要消費的東西,但我們不一定要去買,我們可以抗拒他,可以自己想想能
做點什麼。像鄉下人用棕櫚葉做扇子,那也是他們第一手的生活,也可以
過得很快樂。在都市裏,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方式來過第一手生活的。

附帶提一點,有一個名詞叫「自願貧窮」:就是指自己讓自己過比較窮的
日子;雖然有錢可以過豐裕的生活,卻自願過得貧窮一點。比如說,只是
吃「白水煮青菜」,甚至不加油炒,似乎過得很「摳」、很省,但其實那
是最健康的飲食。或是衣服可以與好朋友彼此交換穿、用樸素一點的材料
裝潢房子……等等,你都可以試著過貧窮一點的生活。

這裏所謂的「貧窮」是沒有標準的,只要能克制欲望,即使是把「朋馳」
換成「福特」也不錯。如果我們都自願貧窮,自願過著簡樸的生活,就能
減少欲望,這樣就會比較快樂。只是,當我們被人拿來與別人衡量比較的
時候,可能心裏仍會不太舒服。假如你是「自願」堅持,那你就可以心安
、自在,別人的眼光就不應該會影響到你。

在這時代裏,世界上仍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吃不飽的;其中更有一部分是
相當飢餓,還有一些根本就是瀕臨死亡的。我們很難全都拯救起來,但至
少可以過得簡樸一點,而覺得比較心安。

途徑二:多讀書、多與人交往

第二個途徑是:過與別人有所溝通的生活;只是我的重點在於「讀書」,
其次才是與人聊天、溝通。我覺得讀書也是一種溝通、聊天,而且這個溝
通的對象你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讀書就有這樣的好處:你就像
與作者交了朋友,聽他講話;也可寫一點心得,像是與他對話;而且任何
時候皆可中止,任何時候皆可開始,還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所以最容易
溝通的對象,應該算是一本書的作者了。

甚至,我們還可以與古今中外的作者溝通。比如莎士比亞四百年前的作品
,至今仍會令你感到驚訝;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那般,因家族反對而影
響年輕戀人的悲劇,至今還是有的。讀他的作品,你會感到深入且動人;
就算他短短的幾句話,也很生動,在西方已成格言,比如「不要借錢給朋
友;因為你會失去錢,也會失去朋友。」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今天的台灣
。所以你會覺得莎士比亞的話好像深得我心,並不會意識到他是四百多年
前的英國人,卻好像你今天在台北新交的一位知己一般。

還有兩千多年前的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在劇本結尾說道:「一個人
還沒走到盡頭時,請不要說他是幸福的」。因為你不知道他還會遭遇什麼
事。人生像水波上的船,隨時會翻覆,不知道一天會有多少變化。八月底
,我在美國一個營區有幾天的聚會。因沒有收音機、電視等,回來後才發
現世界變了:因為黛安娜死了。我當時只感到一陣驚愕,不覺想起兩千五
百年前的《伊底帕斯王》劇本中的這段話,那悲憫的口吻似乎印證了黛安
娜之事。所以說,讀書真的很有意思,尤其是經典作品,往往能帶給我們
很大的喜悅。

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可以想盡辦法與人聊天或寫信。在現今社會裏,人
們會很不好意思開口跟別人聊天,因此好意與人說話的習慣不易養成;但
其實我們應該可以與自己周圍的人聊天、寫信。

有一篇很有意思的德國小說,它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位住在樓上的
老太太想與住在樓下的小姐聊天,但那位小姐卻不想理她。老太太便試著
製造機會想和她攀談,但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後來,老太太只好使用苦肉
計,假裝扭了腳,找這位小姐幫忙;她不知道老太太是假裝的,便著急地
找了和她正在鬧彆扭的醫生男友幫老太太診治。陰錯陽差,反而促成了小
姐與她男朋友和好,老太太也很高興她的鬼把戲幫了別人的忙。

其實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可以好好溝通,不用相互懷疑、仇視敵對
。從前的鄉下,人與人之間是彼此熟悉的。我曾經旅行到中國大陸的一個
村子,這個幾百人的村子建築得很奇怪:下雨的時候,走到哪一家都不會
淋濕;因為所有房子的客廳都有相通的走廊,可以從這一家走到另一家,
而每一家的長輩也都是其他家庭的長輩。傳統的社會就是這麼親密地生活


在台北市,人與人之間則顯得陌生。我曾在餐廳看見一個女孩子打電話,
陽光正好從餐廳的落地窗灑在女孩身上,將她的側影映在牆上。女孩的長
相雖然普通,但是側影很美。因為角度的關係,女孩並看不見自己的側影
,我猜想她一定不知道自己的側影有多美。我雖然想告訴她,卻又猶豫半
天,怕人家嫌我雞婆;自己就在那兒左右為難。我這是標準的漢民族習性
,拘謹保守。

最後,我還是勉強自己站在她身邊,告訴她:「妳的側影很美,若是有機
會,可以請朋友描下妳的側影,就是一幅很美的畫。」她聽了我的話很感
到驚喜,雖然陌生卻是帶著善意。當你帶著善意試著與他人交談,往往會
編織出許多的故事。女性在這方面還比較好,男性則顯得僵硬,整個生命
狀態像是水泥般,不夠柔軟,不被碰觸,也不去碰觸別人,這是蠻可悲的
現象。

途徑三:在每個需要的角落「投資」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在我們年輕或有生之年,應該在某些地方投注一些「
資本」。我的妹妹在銀行工作,有一天來了一位穿著破爛的老先生,對他
們說要存一億元,令他們嚇了一跳。原來他是一位華僑,想在不同的地方
各放一點資產,這樣比較安全。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情感、經歷
、愛、智慧在某些地方放下一點投資。不知什麼時候會收,也不知道能不
能收;但能付出一點就付出一點,有一天會不知不覺地發現它們都回來了
。在周圍種下一點東西,東西本身是會生長的。

我有位朋友原本在豐原一帶幫人繡學號,有著固定的收入,過得還可以。
那時,她曾幫助一位窮苦的孩子,時間久了,她也就淡忘了。繡學號繡得
久了,她開始想改繡一幅幅真正的畫,像位藝術家一般。她真的就這樣開
始了,而且做得很好。不過,繡畫是沒有固定收入的。她後來打算在台北
開個畫展,報紙都已經登出來了,卻還沒錢裝框、租場地。這時,曾受他
幫助的小孩出現了,作了她的第一個支持者。

不談回饋,如果你能在某一個地方種下一點東西,那本身便是很可貴的。
有一本書叫《種樹的男人》,作者聲明他並不擁有版權,這在西方世界是
很少見的。書中主角從軍中退休之後,決心在有生之年每天種一百棵橡樹
,四十年後變成一片森林。在現實生活中,你可以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
人身上花點時間,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關懷一點,在每個需要的角落布施一
點。或許你看不到成果,但散布的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途徑四:讓別人有機會為我們付出

相反地,有些人習慣給予別人東西,卻不慣於接受他人的好意。其實,讓
別人有機會給我們一點好處,把自己變成最軟弱、最貧乏的人。這便是我
所要說的第四個途徑。

有時我到美國旅行,會覺得蠻快樂的,因為自己好像忽然變得很沒用;我
在那兒什麼都沒有,所以處處接受朋友的好意,都是人家給我。在這樣的
狀況下,我也感到很快樂。前面我提到的那位師母,有的時候背痛,就去
地下鐵找個善良的女孩子幫她捶背。她會說:「我的背好痛喔!你能幫我
捶幾下嗎?」我覺得她這樣很好,給了年輕人服務老人家的機會,而且又
不會太累,大多數的人都會發揮善心。

前些日子去世的泰瑞莎修女曾說:「窮人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你雖然
替他人服務,其實自己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東西。所以我們讓別人有機會替
我們服務,這也是一件好事。當然,不是教你占人便宜,而是須誠心誠意
地接受別人的好意。

我曾經在泰北難民區旅行。那裏最常見的食物是河粉,也就是我們說的「
粿仔條」,一路上在每家店裡都吃這種東西,幾天下來吃得滿煩的。有一
天走進店裏,看到另一桌吃的是飯糰,就跟老闆說要吃那飯糰。老闆不懂
得中文,所以只是一直傻笑;那些人就用肢體語言直說吃嘛吃嘛,我就吃
了,感覺還滿好吃的。等到付錢時,總算有人來翻譯了,我才發現那些飯
糰原來是那一桌司機自己帶來的飯糰,是他們的太太幫他們準備的早餐,
他們只是在店裡喝點湯而已。我吃了他們的飯糰,他們卻不要我的錢,我
就這麼不知不覺地變成「要飯的」。

回想起來,人生在世就有這麼一剎那,你會接受別人的好意,像個乞食者
向社會乞討東西。我在世界各地吃了很多東西,我記得的並不多;但我會
一直記得某個清晨,在泰北有一群純樸的司機,他們的太太為他們準備的
飯糰被我吃了,我用感謝的心來領受。所以有時要充滿感恩和歡喜去接受
別人給予的東西。

途徑五:迎接具挑戰性的事物

第五個途徑是:迎接一些較具挑戰性的局面。記得我女兒小時候很喜歡包
餃子,但她不太會包,因為她一包就會散開;我不太想讓她包,但她總是
興致盎然。後來她漸漸熟練了,卻變得不想包了。她說,會包了就不想包
了。原來,人在做不太會做的事時比較快樂,已經會就沒那麼快樂了。人
有時滿懶惰的,只挑會的做;其實,不會的事情做起來有時反而比較興奮
、有趣;但如果不去做,又會失去了那份興奮。

我想起鹿港有一位詩人叫施性湍,他讓我非常感動。他對學問之道很嚮往
,可是父母要他學作生意,他就想出一個方法讓自己與文化不致斷線。他
和店裏的夥計合作:白天與夥計一起賣東西,晚上夥計便去跟一位老先生
學作詩,由他負責店裏的事;第二天夥計再把老師教的轉述給他聽,他就
藉此獲得作詩的知識,因這樣的努力而學會了作詩。他就在這夾縫中,成
為當時台灣重要的一位詩人。早期的台灣移民生活是滿辛苦的,在日夜工
作的狀況下,他居然還能成為一位詩人,讀著他的詩集讓我很感動。

所謂具挑戰性的事情或技能,便得有點強迫自己,讓自己硬著頭皮去做。
記得有次在一個國際性學術會議開會,在會議裏有兩種中國人:從大陸和
台灣去的。那時,我想讓外國人知道:中國文化在台灣才是真正傳承下來
的。我的英文不是很好,也不太喜歡跟老外說話,但自我介紹時,我就說
如果誰想要一個中國名字的話,請來找我。結果每一個人都來找我,跟我
說話。所以說,要給自己挑戰,有時知道自己不愛做或害怕,卻偏要讓自
己去做;當然,還是在安全的範圍內,只是會麻煩一點。拿我來說,即使
英文不夠好,而且生性膽怯害羞,但有機會勉強自己與人溝通,還是很快
樂的。

途徑六:凡事不要太求全

我要提的第六點是:凡事不可求全。這句話講起來其實很簡單,但有時我
們會忘記,特別是對三種人:一是自己,二是配偶,三是子女。我們希望
自己是完美的、配偶是完美的、子女是完美的;這願望是正常的,但也因
此造成自己的痛苦。有句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人把它改成「得饒
己處且饒己」,不要對自己太嚴苛。

當然,太不求全會使我們變成不負責,特別是在作事、作官方面,我覺得
那要另當別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知道每件事都有它的極限,有過不
去的地方,沒有人那麼完美。事實上,太求完美反而變成一種不完美。仔
細想想,在這世上,我們並沒有資格要求別人百分之百如我之意,因為別
人並沒有虧欠我什麼。我們對父母、配偶等家裏的人,常常要求得比較多
,會產生求全的心情,這是自然、正常的,但事情一過頭就變成痛苦。

我想,人年輕時,都會覺得完美是值得追尋的。到中年以後,慢慢知道讓
事物保有一點本來的樣子,其實也不錯。譬如,有人家裏的植物是非常綠
的,不能有一點黃,甚至每天用蛋白擦得亮晶晶的。但是,其實大自然的
樹上還是有一點黃葉的。總之,讓自己心情自在快樂比較重要。

西方協談專家總是鼓勵父母讚美孩子,讓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變得十全十美
。當孩子吵鬧、頑皮時,他們會勸父母還是要微笑、鼓勵孩子。其實,媽
媽還是有權利可以哭、可以生氣、可以受不了,為什麼不能讓小孩知道父
母的感受?西方的專家常建議父母多給孩子讚美,我倒覺得不必一定如此
。照中國人的習慣,並不太給孩子滿分的讚美,我父母給我最大的讚美是
「這孩子讀書不太讓人操心」,我知道他們以我為榮,但嘴上決不會說得
洋洋得意,不會把話講得太滿,不把太美好的字眼堆在孩子頭上。

現在人受西方人的影響,我們常會羨慕完美;要作完美的父母、完美的配
偶、完美的子女、完美的上司或下屬,那似乎太過苛求。在《紅樓夢》裏
,王熙鳳講過一句話滿有意思的;人家問她跟丈夫之間的關係,她說只是
「湊合」罷了!「湊合」,就是「湊」在一起而「合」,彼此截長補短,
這也挺好的。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都是「湊合」,其中會有衝突等不
完美的地方,但只要願意去「湊合」,在這裏頭也就有一種美。完美?大
可不必,能「湊合」就很好了。

途徑七:對自己的生命無愧無憾

接下來的第七點與第一點有些呼應,就是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慚愧及遺憾。
在第一點我說的是過「第一手」簡單、純樸的生活,那種生活可能會使人
看不起,但作為一個有所付出的人就不會感到慚愧。

在電影或故事中常看到這樣的人,在現實中也真的有:一位老太太很窮、
很節儉,等她死了之後,才發現她私下幫助著十個孤兒的生活。其實,一
個人能無愧無憾,就在於他有所付出;即使外表很小氣,但只要有所付出
,不管是時間、愛心、智慧,心裏就不會慚愧。

大家是否看過泰瑞莎修女和黛安娜的合照?泰瑞莎修女又瘦又矮,只有黛
安娜的一半高;衣服又舊又破,而黛安娜的衣服很稱頭神氣,兩人站在一
起根本沒得比。但泰瑞莎修女沒有一點自卑,反而說黛安娜像她的女兒。
你可以看到一位王妃去見一個貧窮的修女,修女反而較占上風,因為她寬
容她,把她當女兒看待。泰瑞莎修女不管穿什麼都不覺得遺憾、慚愧,因
為她有另外一個「東西」;人必須有另外一個東西才撐得住。否則,沒有
鑽戒可戴、沒有幾萬塊一客的鮑魚吃……,當你什麼都沒有時,你必須有
件東西讓自己無愧無憾。只要對世界有所付出,便可以讓自己了無遺憾。

在生活中,我也曾做過很小氣的事。比如有人送我花籃,花謝了以後,我
會請花店老闆將花籃回收;買滷菜時,我會自己帶塑膠盒盛裝。有時別人
會說我這樣太節省了而覺得奇怪,但只要自己無愧無悔,則還是會感到快
樂的。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是出於好意及對社會的執
著。所以,你一定要找到心中這樣的東西,這樣一來,你不及別人的所有
負號皆可彌補。

如果心裏沒有這樣的東西,那可能別人一笑我們,我們就會覺得丟臉。有
位太太,丈夫送她一隻幾千元的錶,她卻覺得朋友的錶都是二十萬元以上
的,便感到很冤,不想與丈夫繼續生活下去。其實,一個人真的在精神上
是要富足的,有了這分富足,才「敢」貧窮;這樣,你就可以掛五百元一
隻的錶、穿三十元一件的T恤也不覺得丟臉。因為你知道自己是誰、知道
自己擁有什麼、知道自己付出什麼,而且確實地去做。一個人一方面過著
貧窮、樸素的生活,另方面一定要有其他方面的富足,才能有無愧、無悔
、無憾的平衡。

途徑八:與大自然建立和諧親密的關係

最後談到第八個途徑:如果要快樂的話,一定要跟大自然有一種協調,如
果只顧自己的話,則可能會變成自我中心的人。但是,在宇宙中如何與大
自然取得協調?簡單地說,如果家裏有一盆植物,哪怕只是一枝萬年青插
在瓶子裏也好,也能與自然建立一種關係,與自然有更多的溝通和對話。

在春天、在秋天,你是否感覺到一種循環;在月虧、月盈時,你是否感覺
大自然在運作,在與我們一起呼吸;在花開時,你有沒有分享它的喜悅;
花謝時,你是否體會生命有它的局限。其實,大自然是跟我們一起生長的
。在北宋理學家張載的〈西銘〉中提到「民胞物與」這樣的概念:所有的
人民都是同一個母親的衣胞、胎盤生出來的,都是很親很親的;而且萬物
都是我的伙伴,即使是一棵樹或路邊的一棵小草亦然。

不久前在美國一位朋友的家裏看到一種植物,台語叫作「豬母乳」,國語
稱為馬齒莧。因為在農場作客順便幫忙拔草,就建議吃一點這東西。朋友
的丈夫是美國人,他驚訝地說:「這東西怎麼可以吃呢?」我對他說,在
中國歷史上馬齒莧是可以救命的,因為它在最貧瘠的土地都可以平鋪生長
開來,就算天旱不下雨,仍能生長。傳說以前后羿射日,十個太陽射下九
個,剩下一個太陽,就藏在馬齒莧葉子底下,沒被射下。太陽獲救後,答
應馬齒莧以後無論什麼旱災,它都不會被曬死。這雖是民間傳說,但說明
了我們的祖先連野草也會與大自然的神話連在一起。我將這個神話告訴友
人,並說我們吃一點馬齒莧,可以紀念祖先受苦受飢的貧苦回憶。

我只是舉個例子說明:大自然的每一分子皆可與我們稱兄道弟。所謂的「
民胞物與」,就是萬物都是與我們「鬥陣」的,都是跟我們「作伙的」。
我們應該想想與萬物如何相處,整個大自然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越在都市裏,越應該小心地去尋找自然。你可以在公園找一棵樹作你的
朋友,觀察它的自然變化,在它的下面休息;也可以觀察一隻蝴蝶的成長
過程。這些都可以帶給我們快樂。

即使傷痛,仍要保有內心的喜悅

快樂是相對的字眼。很弔詭的,當我們說要快樂的時候,其實是有個不快
樂躲在背後,但是只要儘量找就會獲得喜悅,所以我們才要來談快樂的八
個途徑。

就像從小我們在學校裏學「禮、義、廉、恥」,長大後,我才發現因為人
類不太好,所以我們才要學這些,一切被強調的一定是我們所沒有的。為
什麼要談「讓生活快樂的八個途徑」?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快樂,有很
多不能抗拒的傷害,生命有它的限制,不管個人或社會的大生命,都有它
不快樂的一面;但在生命的傷痛之中,我們仍必須保持自己內心的平安與
喜悅,才能在世上堅強地存活下去。

(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中文系教授)


 


引用:http://taipei.tzuchi.org.tw/publish/book/88b1/paper4.htm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閒暇之餘試試土地公抽籤~還蠻準的耶



抽籤 http://www.kokolo.com.tw/v2/game/cfortune_telling.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