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知識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熱衰竭】 & 【中暑】の 症狀

 

熱衰竭&中暑-1

 

 

熱衰竭&中暑-2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速成】構圖之規條

 

曾 經聽聞過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導學生的第一堂課,不是教你相機操作,而是要用一部只得一檔光圈一檔快門的玩具相機拍照!這堂課的重要性在於要學生明 白,拍照第一件重要事項就是構圖,其次才是準確地控制光圈和快門等操作。尤其今時今日相機有不少自動化功能輔助,最能凸顯性格的,構圖必然是最關鍵的部 分。

作為攝影師必須瞭解到,觀賞相片是很直覺的行為,給人第一眼的印象是最重要的,觀看的人可能根本對相片用甚麼光圈快門不以為然。所以要拍一張引人注目的照片,第一件事就是懂得計算焦點,瞭解觀賞者的目光通常會落在甚麼地方。

 

               

 

繪畫與攝影的焦點方法相近,就以梵谷的作品為例,梵谷自畫像的 眼睛部份約落在三等分線上, 隆河星夜也大約用這個三分一比例構圖。

 

焦點與視覺習慣

攝 影和繪畫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焦點甚少放在正中間。原來人眼看畫面總愛由畫面左或右橫掃過去,所以焦點最好落在左右兩部份。過去繪畫的人常會將相片垂直分 成約三等分,並將主體放在這等分線上。不放中間,主要是避免圖片太過呆板。你亦可以嘗試將畫面上、下分成三等份,分成九宮格一樣處理,畫面中的四個交點也 是構成焦點的有利位置。

 

拍攝風景或建築,以三分法去構圖,是較易取得理想構圖的做法。

 

焦 點能落在三等分線上或四個交點上,可以令畫面的主體空間得到最佳的協調性,有人亦將其視之為相片的「黃金比例」。雖然我們常用的相片比例主要為 3:2 及 4:3,甚至有 16:9 及 1:1 均不是黃金比例定義下的形狀,但基本上以三等份分割或四個交點作基準,已算得上是攝影的「黃金定律」。以下一些圖例,或會對瞭解構圖法有點幫助。

 

(上及下) 重心落在三分線及其中兩個交點之上, 能得到較佳的平衡感

 

即使比例是 16:9,三分法或以交點作為重心也同樣合適。

 

帶背景的人像,也建議用三分法作為參考。

 

較接近的特寫,人物即使放在中間,也可留意雙眼的焦點可放在 三分線或交點之上,幫助觀賞者與相中人交流。

 

當然,規則並非鐵板一塊,只要你有足夠理由,你可以嘗試去打破一些規則。依照這種規則技法攝影,旨在讓你更易拍出好相片。

 

出處: 20100405 DC Fever

 

引用︰I love 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i-love-%E6%94%9D%E5%BD%B1/%E6%96%B0%E6%89%8B%E9%80%9F%E6%88%90%E6%A7%8B%E5%9C%96%E4%B9%8B%E8%A6%8F%E6%A2%9D/152161614813107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必學】拍攝時應該怎樣選擇「快門速度」呢?

 

在學習攝影時,常常會聽到光圈、快門和ISO這3個「鐵三角」,在之前的文章我們討論了甚麼時候用大光圈和小光圈,這次便讓我們學習一下應用「快門速度」的實用技巧吧!

 

先瞭解甚麼是快門

快門便是在相機中間、於感光元件前的一個組件,其作用就像一扇黑色不透光的窗,只有打開時才會讓光線通過,照射到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

這個便是隱藏在相機內的快門了!(網上圖片)

這個便是隱藏在相機內的快門了!(網上圖片)

快門的開合時間便是相機設定的「快門速度」了,若果我們要利用快的快門,可以設定為1/200s,甚至1/4000s,慢則可以是1/10s,甚至是數小時也可(利用B快門),那麼在甚麼時候要用上快或慢快門呢?看看以下的實際應用吧!

 

5個應用快門的例子

 

(一) 手持拍攝時:快門不可慢於「安全快門」

在手持拍攝時,快門速度最慢也不可以慢於安全快門或1/50s,安全快門便是 1/焦距,例如用了85mm拍人像,那麼你手持時快門便不可以低於 1/85s,否則會有手震的情況發生;但即使在使用18mm的焦距,手持時快門也不可慢於 1/50s,以免手震導致相片模糊!、

手持拍攝時需注意安全快門,以免相片因手震而變模糊。

手持拍攝時需注意安全快門,以免相片因手震而變模糊。

 

(二) 拍流水時:快快門拍浪花,慢快門拍絲絹霧化

拍攝流水時快快門可以把打在石頭上的浪花清晰地拍下來,令相片更具氣勢;而利用慢快門則可以把流水霧化,拍出絲絹一樣的效果。參考:拍出絲絹流水的技巧

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利用慢快門可以拍出絲絹流水。

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利用慢快門可以拍出絲絹流水。

1/800s 的快門可以凝固浪花。

1/800s 的快門可以凝固浪花。

 

(三) 拍運動時:快快門凝固動作,慢快門拍出動感

在拍攝一些快速移動的運動時,例如足球、溜冰、賽車等,快和慢的快門也能拍出不同的效果,快快門可以瞬間凝固目標者的動作,讓那一刻的動作清晰拍攝 下來,快門速度多少取決於移動者有多快,有時需要用上1/200s,甚至是更快的1/1000s也不足為奇!而慢快門(如1/30s)配合 Panning 的技巧可以讓主體清晰但背景有動態模糊,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效果!但 Panning 技巧易學難精,務必要多加練習才可掌握。教學參考:PAN鏡拍攝技巧

利用慢快門作 Panning,可以拍出具動感的相片!

利用慢快門作 Panning,可以拍出具動感的相片!

高速快門可以把快速移動的物件拍下。

高速快門 1/800s 可以把快速移動的物件拍下。

 

(四) 拍星空時:慢快門拍星星,超慢快門拍星軌

近來很多同學喜歡拍攝星空相片,要拍出點點星空,我們可以利用10-25s的慢快門來拍攝,若果你把快門調較成再慢一點,如數分鐘,你便可以拍出「星軌」相片了!但在數碼相片年代,拍攝星軌一般會用上組合相片的方法,令效果更好,質素更高。

適當的慢快門可以讓相機吸收更多光線,拍下星空相片。

適當的慢快門可以讓相機吸收更多光線,拍下星空相片。

 

(五) 拍夜景時:快快門避免模糊,慢快門提升質素

在拍夜景時,也的快門可以避免移動中的物件(如行人、車輛)變模糊,通常也會配合大光圈和高ISO的設定;但若果是在拍攝靜態物件,不妨把相機加在三腳架上,把光圈收小(例如用上f/11、f/16光圈)和ISO調低,你便可以利用慢快門把夜景拍得更迷人、質素更高!

利用慢快門加上三腳架,可以提升夜景的相片質素。(f/8 20s ISO100)

利用慢快門加上三腳架,可以提升夜景的相片質素。(f/8 | 20s | ISO100)

 

日間用超慢快門?

在日間若果利用超慢快門,例如5分鐘或更久,你可以把人山人海的街頭變成空無一人,但前提是你的光圈需很小(如利用光圈只有針孔大的DIY相機),或是利用很強的ND減光鏡來減少進光量,當然穩定的三腳架也不可缺少啦!

 
站內活動/宣傳
2015年4月16日(逢星期四) 晚上7:45-9:45
如果你是攝影新手或剛開始使用DSLR,想學習實用的基本知識,就千萬不要錯過此訓練班!名額有限,極速爆滿!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晚上7:45 [理論] / 4月25日(星期六) 晚上6:45 [實習]
不用再害怕拍攝夜景!你會學習到從基本到高級應用的夜景拍攝技巧,拍出令人驚嘆的相片!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眼訓練手冊】沒有攝影題材?試試這5個永遠拍不完的練習吧!

 

每人也有不同自己喜愛的攝影題材,可以是風景、人像、微距等,但拍多了總會發現好像再沒有攝影題材似的,若果你也有類似的感覺,不妨試試每天一個題材,對你訓練攝眼超級有幫助啊!留意在拍攝這些題材時你可以使用任何相機,有時輕便簡單的DC或定焦鏡更好!

 

(一) 尋找顏色

這個世界是充滿著顏色的,你可以試試為自己定立一些目標,例如:

  • 相片集主題顏色 (尋找紅色、橙色、藍色等)
  • 有強烈對比的顏色 (例如紅綠、藍黃等)
街市/濕貨市場是尋找顏色的好地方!

街市/濕貨市場是尋找顏色的好地方!

 

(二) 光影對比

光影對比這個題材很有趣,拍攝完第一點的顏色後,可以把相機調到黑白模式,並細心留意身邊的光影效果,發掘光和影的出現,你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時間進行這個練習,白天便留意日出、中午和日落的太陽;晚上可以留意街燈、霓虹光管等發出的光線和其產生的陰影。

即使是彩色相片,你也可以找到強烈光影對比的地方!

即使是彩色相片,你也可以找到強烈光影對比的地方!

 

(三) 紋理構造

我們的世界充滿著紋理,不論是人造建築還是大自然的傑作,我們也可以找到大量的紋理構造,之後再想想怎樣靠構圖來創作充滿藝術感的作品。

紋理是一個很有趣又容易的拍攝題材!

紋理是一個很有趣又容易的拍攝題材!

 

(四) 線條形狀

線條形狀隨處可見,建議各位可以多利用剪影、引導線、對角構圖、框架構圖等技巧去拍攝,不論是城市、海岸還是公園,也不乏可拍攝的題材!

4

利用剪影手法拍出線條輪廓。

高對比的黑白照可以突顯相片的線條。

高對比的黑白照可以突顯相片的線條。

 

(五) 拍攝動態

藉著快門的調整,你可以利用高速快門來凝固動態,或是長時間曝光來捕捉時間的流逝:車軌、流水、光影塗鴉、運動、雀鳥、行人,甚至是運作中的旋轉木馬,也是利用快門來拍攝動態的好題材。使用慢快門時記得帶備三腳架或放在穩定的地方才拍攝啊!

放慢快門,可以讓你捕捉時間的流逝。

放慢快門,可以讓你捕捉時間的流逝。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新手:5分鐘讓你學懂「景深」的應用技巧

 

Photo by {link:https://www.flickr.com/photos/shevelov/14811724842/}Andrei Shevelev{/link}

 

(第一點) 光圈大小對景深有影響

記得以下的理論:

光圈大 =數字小 =背景模糊/景深淺 =拍人像 (只是用來記憶的例子)
光圈小 =數字大 =背景清楚/景深深 =拍風景 (同上)

大光圈的例子有 f/1.4、f/1.8、f/2.8等;
小光圈的例子有 f/8、f/11、f/32等。

大光圈可以令景深變淺。 (Photo by {link:https://www.flickr.com/photos/tim_peters/3834773272}Tim Peters{/link})

大光圈可以令景深變淺。

(第二點) 焦距長短對景深有影響

相同光圈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因此拍人像可以用 85-200mm(用來記憶的例子)

(第三點) 背景遠近對景深有影響

背景離主體越遠,景深越淺。

(第四點) 我可以用全自動模式拍出淺景深嗎?

雖然全自動模式不能調較光圈,但你可以試試:

  1. 開啟「微距模式」;
  2. 把相機儘量靠近主體拍攝;
  3. 找一個角度,讓背景離主體遠一點。

這樣的相片應該也會有淺景深效果啊!

利用相機的微距模式,加上靠近主體可以拍出淺景深效果。

利用相機的微距模式,加上靠近主體可以拍出淺景深效果。

 

(第五點) 對焦點前後的景深範圍相同嗎?

不同的。通常景深範圍會在對焦點前 1/3 及 對焦點後 2/3,但當焦距越長,前後的範圍便會越來越接近了。

(第六點) 甚麼時候需要用上淺景深?

雖然淺景深拍出來的效果很漂亮,但不是隨便用的,以下的情況可以用上:

  • 想把焦點集中於主體身上(如拍人像);
  • 背景過於雜亂時(如於街上拍照);
  • 要拍出夢幻效果時;
  • 創意攝影(如自製散景圖案時)
利用淺景深可以拍出夢幻的效果。

利用淺景深可以拍出夢幻的效果。

 

(第七點) 甚麼時候需要用上深景深?

當你的光圈小,景深便會變深,當我們想相片全部內容也清楚的時候,我們便會利用深景深,常用於風景攝影或街攝。

拍風景時便會用上深景深,令相片內容全部清晰。

拍風景時便會用上深景深,令相片內容全部清晰。

 

後記

景深的控制是學攝影其中一樣很重要的技巧,建議各位一定要熟練啊!

 

引用︰攝影入門 http://www.fotobeginner.com/13951/depth-of-field-in-5-mins/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 M.A.S.P-mode  

 

甚麼是 M/A/S/P-mode?
 
※在一些比較高階的DC和全部的DSLR,你也可以看到M/A/S/P和AUTO的選項,那麼究竟這些英文字代表甚麼呢?
 
M (Manual Mode) - 全手動模式:光圈和快門速度均有用家設定
 
A (Aperture-priority Mode) - 光圈優先模式/光圈先決:用家設定光圈值,相機自動計算出合適的快門速度,主要用來調整景深,這也是最常用的模式。
 
S (Shutter-priority Mode) - 快門優先模式/快門先決:用家設定快門速度,相機自動計算出合適的光圈值,主要是用來拍攝動態相片或夜景。
 
P (Programmed Auto) - 程序模式:用家不用理會光圈快門,相機會自動計算。
 
Auto - 全自動,等同傻瓜機,所有東西也由相機控制,包括閃燈、光圈、快門、ISO值等,舉起便拍!
 
※各模式的使用
 
M - 如果你需要全面控制光圈和快門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如在室內光線不會有太大變化的環境下、刻意拍出過嚗(over exposure)或嚗光不足(under exposure)的相片等。
 
A - 大部份情況下使用,只需調較你希望擁有的"景深"便可,但要留意快門的速度,避免出現快門比"安全速度"慢而出現手震的情況。
 
S - 刻意使用較快的快門來"凝固"飛快的物體(如:運動中的人物)或用較慢的速度來創做動感(如:表達移動中的汽車)
 
P - 需專心構圖時不想理會光圈或快門
 
Auto - 想學習攝影便不要使用
 
今天便把你相機的模式設定為 M/A/S/P 吧!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騎單車 防運動傷害

 

用正確的姿勢騎單車,才能享受單車的樂趣喔! (設計對白)

近 來有許多河濱公園都會提供自行車租借,增加民眾休閒的另一選擇,但很多人在騎單車後,常會感覺到身體痠痛,甚至持續好幾天。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Apple表示,除了運動後肌肉會感到疲憊之外,痠痛感可能也是騎車過程造成的運動傷害。出發前應該要挑選適合的車子,過程中也要注意騎車時的姿勢,才不 會造成反效果。

 

騎車姿勢

 


上半身

路面不平時輪胎會震動,若上半身呈一直線,後輪震動力從車體向上傳至脊椎與頸部。而上半身彎曲可分散震動力,建議將把手與坐墊調整至同高,也可調整把手的高度高於坐墊5公分。



手臂

前輪與崎嶇路面的摩擦力量會向上傳至手臂與肩部,雙臂稍微彎曲可分散減緩撞擊的力量,避免受傷。



腰部、臀部

坐在坐墊上時應讓臀部恰好坐滿坐墊後側,坐得太前面或太後面,骨盆無法得到支撐,運動後便會感到疼痛。



膝蓋

騎車時,除了預備踩踏板的一腳呈彎曲姿勢外,已踩下踏板的一腳也應該保持微彎。若將腿完全伸直會造成過度施力,反覆運動便會造成膝蓋傷害。


Tips

許多人因為怕臀部疼痛在坐墊上加裝軟墊,但因軟墊用繩子或鬆緊帶綁在坐墊上,固定性不佳,臀部為了要將軟墊固定反而會加重施力,因此感到疼痛,適時抬起臀部,讓臀部休息即可。

出發準備


選車款

每次騎單車時間超過1小時的民眾,建議選擇把手與坐墊高度差不多高的車款,例如登山車或公路車。登山車輪胎較寬並搭配避震器,騎起來較舒適;而公路車重量較輕,騎起來較輕鬆。淑女車、摺疊車或協力車等車款,僅適合騎短程,長時間騎較易造成運動傷害。


量距離


手臂彎曲,上臂頂住坐墊前端,前臂與坐墊平行,手掌朝上攤開,手指應觸碰到把手中間。



若手指觸碰不到把手中間,代表坐墊與把手距離過遠,也代表此台單車車體過大,騎車時會很吃力。



如果已經沒有其他適合的單車,可請店家幫忙調整坐墊向前移動,縮短與把手的距離。


量高度


單車坐墊高度應大約與身體骨盆位置同高。



坐上單車,一腿膝蓋微彎踩在踏板上,另一腿伸直,腳尖踮地為最恰當的高度。若腳尖無法接觸地面,代表坐墊太高;若腳掌可以直接接觸地面,坐墊高度則太低。


選坐墊


中間向下凹並中空的坐墊較為透氣,也可減少對重要部位的壓迫。



如果是完全沒有弧度且不透氣的坐墊,建議只騎短程。


調整安全帽


成人與幼童的頭部大小不同,應分別配戴成人用或幼童用的安全帽。



扣上安全帽扣環後,扣環與下巴的縫隙約為一個指頭寬。安全帽的前緣調整至與眉毛同高。


檢查煞車


用手壓住兩邊煞車把,確認煞車功能正常。若感覺不到煞車,應檢查兩邊煞車把旁的煞車線是否鬆脫,若鬆脫可用手將煞車線接回煞車環裡。



若仍無法煞車,可沿著煞車線找到前輪或後輪的煞車夾器,檢查夾器中的煞車線是否脫落,並用手將煞車線放回彎管裡。



Apple 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專家說

Apple 台北社區大學單車課程講師
騎單車雖是休閒運動,但因長時間做同一動作,若不使用正確姿勢,可能造成運動傷害。而許多錯誤姿勢是因為單車坐墊過高或車體過大所造成,選擇單車前也要特別注意。

 

 

引用︰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10726/33551835/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錢人不會告訴你︰皮夾要用長的還是短的好呢?!  

 

【有錢人不會告訴你的秘密:皮夾要用長的還是短的好?】
 
你用皮夾嗎?
是長夾,還是短夾呢?
 
雖然看幾來感覺似乎是個人喜好問題,但如果有人告訴你錢包的長短
會影響到錢滾錢的方法,你相信嗎?
 
到底什麼樣的皮夾可以招來好財運....
 
據理財專家統計,成功人士幾乎都是使用長皮夾!
 
因為,從錢包可以看出「這個人是怎麼處理金錢的」,金錢是每個人一輩子努力所得的重要東西,有句西方諺語說:「存錢一分,就是賺錢一分」,就是要大家慎重對待每一分錢。
而成功人士一直都很了解金錢的重要性,正因如此,他們不會亂折紙鈔,因此使用長皮夾,讓鈔票一張張安穩妥貼。
 
錢包等於是鈔票的家,就跟每個人喜歡住家環境輕鬆、舒服的道理相同,我們也應該給鈔票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不要把紙鈔折得皺巴巴的,而是應該把紙鈔攤平,整整齊齊收進錢包裡。
只要能夠做到這件事,那麼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應該就會逐漸好轉。
 
許多男性慣用短夾是因為方便
 
或許是因為方便塞進口袋,不用拿在手上,但是有沒有想過,被壓在屁股下的錢包變形折彎,也太可憐了吧?
也經常看到被發票與集點卡塞爆的錢包,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就跟人都不想住進堆滿垃圾的房子一樣,這麼做只會委屈了鈔票。
 
用這樣...愛惜錢包,自然守住錢
 
鈔票放進長皮夾,擺在左胸的口袋裡,在距離身體最重要的心臟附近,這樣可以提高你對金錢的重視度,經常整理出收據與卡片等的物品,並隨時保持乾淨。
不一定非得使用昂貴的錢包,價廉的或別人送的錢包都可以,總之,珍惜錢、愛惜錢包的 ""心"" 才是重點。
 
你的皮夾長什麼樣子呢
光鮮亮麗還是歷經風霜?
 
你曾經想像過對待皮夾和鈔票的方式,可能讓你的錢長腳跑掉嗎?
或許錢就像個戀人,需要你的尊重、關心與滿滿的愛!
 
只要能夠好好愛惜錢包,就會慢慢開始珍惜金錢,浪費情況也會跟著減少。
因為懂得珍惜金錢,所以在非必要的狀況下,會變得愈來愈不想花錢,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因為愈是珍惜金錢,愈容易存到錢。
 
最後,為您總結幾個滿受用的金錢觀念,例如:
 
1、要好好對待錢、珍惜錢,錢才會喜歡你,聚集在你的生命中。
 
2、錢在長夾中是舒服、快樂的,平整安穩的躺在錢包內,不像短夾,錢總是被折起來、或是因為錢包的對折設計而有了摺痕、變得不易被看見、不起眼。
 
3、一次提領固定、適量的錢出來(例如:計算出固定 ""一週""的生活費),
 
不能太少,這樣可以省下提款的手續費及時間,也不能太多,免得隨意的花掉了!
再來就是當到達限定時間內若提前用完、快不夠了,就知道自己該省一些;若還沒用完、剩很多,就知道自己金錢控制的還不錯,可以把錢存起來、給自己成就感。
 
錢包不只是一個物品,也代表你的生活理財價值觀~
歡迎 分享給親友,讓好友們將財富都 聚到身邊吧!"
 
 
出處:天下雜誌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機、斷電、乾燥!三招即時搶救落湯「機」

 
 

「手機掉進馬桶裡了!!!!!」

「飲料打翻,筆電喝咖啡了!!!!!」

上面兩件事情 我都剛好有強者我朋友遇到過,「筆電喝咖啡」更是我所認識的某知名大學教授親身經歷。不過很慶幸的是,雖然週遭有許多朋友都曾有過「把液體弄進電子產品」 的經驗,但大多處置得當,因此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除了喝咖啡跟掉馬桶的兩位苦主之外,基本上都沒有花到修電腦或修手機的消災錢,真是可喜可賀。

為 什麼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電子產品進水該如何處理呢?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剛好都跟我這個 3C 達人做朋友吧(誤)?不過沒關係,就算你不知道電子產品進水該怎麼處理,看完這篇之後你就絕對能學會如何處理啦!另外請大家注意:以下三招能大幅減低電子 產品進水後「完全損毀」的機率,但完全救回的機率必須視你「倒進去的東西」、「反應處理的時間」等而定,如果你手機掉進馬桶撈了很久才撈起來、或是你把甜 膩膩、黏踢踢的東西倒進電腦裡,那麼基本上還是得花錢修理的!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進入拯救進水 3C 三連擊的第一式吧!

第一招:迅速關機,且在弄乾前都不能開機

電 器產品「進水」通常不是造成電器立即損毀的主要原因,而是因為進水之後內部電路「短路」才會造成電器立即損毀,這也是為什麼手機通常掉進水裡之後螢幕都還 會亮著一段時間,因為它還沒有短路。不過請不要因為這樣就感到開心,因為現在沒有壞不代表稍後不會壞,因此請在你的電器產品進水之後立刻「關機」。請注 意,你要做的是「完全」關機,就是長按開關鍵然後選擇關機那種,只把螢幕關掉鎖定是不會讓手機關機的!

如 果你的電器能把電池拆掉,那麼建議你就直接拔掉電池吧!如果不能拆的話就只能關機了。但請注意,不管你的電器能不能拆電池,在把下面兩招做完、徹底弄乾你 的手機前千萬千萬不可以再次把電器開起來。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知道要立刻關手機,但卻在把手機外表擦乾後又立刻開機來「檢查手機有沒有壞」,你要是這麼做 了,就算手機原本沒壞也會因為你再次開機而「短路」燒燬。因此千萬不要在你的電器完全乾燥前就開機檢查,否則就真的沒救囉~

第二招:把縫隙、凹槽、孔洞裡的水通通吸乾

雖 然你也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招,但是如果可以預先找些小工具把處在縫隙中的小水滴吸乾,不僅可以縮短你第三招的烘乾所需時間,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乾得太慢導致 金屬零件氧化生鏽。舉例來說,上圖是 iPhone 的耳機孔,如果這裡進水卻不立刻擦乾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因為水滴停留太久導致裡面的金屬接點生鏽,以後你插耳機時就會發出「擦擦擦」的聲音,甚至直接就沒 有聲音啦!當然裡頭的防潮貼紙也會變色,保固宣告失效。

要擦乾這些小縫隙非常非常簡單,首先你要把衛生紙像上圖這樣搓成細細長長的小紙條,並且儘可能地多準備幾條,因為衛生紙吸水很快,一張衛生紙是肯定不夠用的!

接 下來就是既簡單又麻煩的步驟了,你必須用這個小紙條慢慢地戳進你泡水電器的每一個縫隙、每一個孔洞之中。如果你的電器本身有各種可以打開的蓋子,例如相機 電池槽、記憶卡槽等等,請記得也要把這些蓋子打開並把小衛生紙條戳進去吸乾裡面的水,尤其是內部有金屬接點的電池槽、記憶卡槽、SIM卡槽等等都要記得把 它們弄乾,否則就算你的電器沒壞,之後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因為接點鏽蝕而必須送修。

第三招:「烘」乾二十四小時以上再嘗試開機

當 你成功地把你能擦乾、用小紙條吸乾的地方通通弄完之後,請你不要因為太開心而直接把電器打開,因為「裡面還沒有乾」!這時候我們可以依照擁有的乾燥設備來 決定要使用何種方式處理我們的電器設備。首先最簡單的就是防潮箱了,如果很剛好你有在玩攝影,那麼家裡有台防潮箱也是很合理的,這時候就把你剛剛處理完的 電器丟進防潮箱並把防潮箱的開關轉到最強,接著放他個二十四小時以上讓裡面的水氣蒸發,等你防潮箱的濕度不再飆高、甚至開始下降到 20% 左右之後再拿出來開機看看損壞狀況如何。

如果沒有防潮箱也沒關係,住在北部的朋友們家裡應該都有除濕機這種家庭必備電器,你可以把你的泡水電器放在除濕機前面吹個二十四小時以上,基本上只要不是太大台或密封太好的電器,否則差不多二十四小時的連續除濕就足夠把電器內部弄乾了,這時候才可以開機檢查損壞情形。

假 設你很不巧的沒有防潮箱也沒有除濕機,那麼就只能依賴乾燥劑這類化學的吸濕產品啦!你可以試著用上圖這種超大包乾燥劑把你的手機夾起來並放進保鮮盒裡面, 讓乾燥劑把電器內部的水氣吸掉(請一定要放進保鮮盒,否則乾燥劑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氣、降低吸電器內部濕氣的能力),不過這種做法就不是二十四小時就能搞定 的了,請放個兩天再打開來檢查吧!

以上這三招能有效避免你的電器因為進水而造成內部電路板短路而損毀,但並不是依照以上這三招就能完全避免電器因為液體入侵而損壞喔!有些電器零件例 如鏡頭、喇叭、按鍵等都會因為進水而產生污痕、發霉、破損、卡鍵等問題,不過以現在電器維修的制度來說 ... 只要電路板沒壞,基本上修理還是相對便宜的,所以下次手機「跳水」的時候請不要慌張,趕快把這篇文章找出來並依照上面的三招處理,你就能大幅降低必須花大 錢維修電器的風險囉!

 

引用︰https://tw.tech.yahoo.com/news/%E9%97%9C%E6%A9%9F%E3%80%81%E6%96%B7%E9%9B%BB%E3%80%81%E4%B9%BE%E7%87%A5-%E4%B8%89%E6%8B%9B%E5%8D%B3%E6%99%82%E6%90%B6%E6%95%91%E8%90%BD%E6%B9%AF%E3%80%8C%E6%A9%9F%E3%80%8D-032300508.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手機截圖的方法:
 
New HTC One
1.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2.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HTC Butterfly
1. 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2. 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HTC 其他類型
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SONY Xperia Z
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SONY Xperia acro S
同時按下電源鍵及音量鍵(-)
 
SONY Xperia ion
1.Android 2.3版本:長按電源鍵即可看到截圖的選項
2.Android 4.0版本:同時按下電源鍵及音量鍵(-)
 
SONY其他類型
1.Android 2.3版本:長按電源鍵即可看到截圖的選項
2.Android 4.0版本:同時按下電源鍵及音量鍵(-)
 
三星 S3
1.以手掌用成手刀的方式,滑過螢幕上方
2.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三星 S4
1.以手掌用成手刀的方式,滑過螢幕上方
2.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三星 Not2
1.以手掌用成手刀的方式,滑過螢幕上方
2.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三星 S3 min
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三星 其他類型
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LG  P705
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Sharp She530u
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小米 2S
1.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
2.同時按下手機的電源鍵及HOME鍵即可
3.拉下手機螢幕快捷圖示,點擊螢幕截圖
 
 
【小技巧】
按下按鍵時,一定要同時。
按下時停留1~2秒,聽到喀嚓時才放開。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天如何保暖
 
天氣冷的時候,很多人會腳冷手冷,所以都習慣穿厚厚的襪子、戴手套,但因為頭部比較不會覺得冷,所以不會戴帽子。事實上,天冷時人體70%的熱氣都是從頭部流失掉的,所以戴帽子和圍巾才是最關鍵的保暖方式。
 
人通常會覺得冷都是手腳開始冷。但是,那並不代表手腳的保暖最重要,相反地,手腳是人體最不重要的地方,情況危急時隨時可以被犧牲掉的。
 
但人體不會犧牲掉頭部和重要器官除非到最後關頭,因為即使手腳壞死了,人依舊可以活命,但沒了頭部或五臟六腑人就無法活命了。所以,天冷時,如果頭部沒有做好保暖,人體為了求生存會把所有的熱氣都集中到頭部及身體中央,而如果沒有戴帽子和圍巾,大量的熱氣就會流失了,而手腳也會感到越來越冷。
 
身體如果不夠熱氣,血液會開始減少流動到四肢以避免散熱太快,這也是為什麼凍瘡大部份都是在四肢,而不會是在頭部或身體中央部位除非瀕臨死亡了。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所以,天氣冷時,不要只顧著保護身體冷的地方。
 
正確的做法是,先保護頭部及頸部。只要頭頸部保持溫暖,血流順暢,其他地方自然會暖起來。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查詢路線網站 (自助旅遊的好幫手)

A到B所花時間是?車資要多少?最晚終電是幾點?
輸入車站,會幫你算出怎麼坐車才省錢或是省時間,在哪轉車,轉哪種車。

到一個目的地可以有不只一種路線。通常網站會幫你查出最快的(早) ,最便宜的(安) ,轉乘最少,最方便的(樂)三種路線。可以輸入地名頭一個字,會出現相關的給你選。注意日文字和中文會有些許的差異,因此可能會輸入卻無法辨識的情形。如惠比壽->恵比壽,澀谷->渋谷。成田機場要坐京成線請輸入"京成成田"。

*一般來說JR及地鐵不可能有同一月台轉車,因為是不同系統。一在地下,一在地上。如你要從地鐵新橋站轉JR山手線新橋站,你就須出地鐵票口,地下走到地上。才進JR票口(出站再進站)。
*同系統地鐵線,轉車時並不用出站,通常較容易轉。不過東京Metro/都營兩個系統互轉的話,通常會走比較久。

*特別提醒: 都營大江戶線、淺草線的藏前站,根本是兩個站,要出站再入站,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搞混。兩線車站在各自獨立的不同位置,得分別通過轉乘專用的剪票口。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用的HTC手機經驗分享。

簡單方便的三鍵! 掰掰,討人厭的海苔條。

配合Android 4的改變,手機面板上的四鍵變成三鍵了! 取消了【選項】鍵卻冒出"海苔條"。
有些朋友很不適應操作,也很看不順眼"海苔條",
別生氣,輕輕鬆鬆教你改回來!

先對新手朋友說明一下,
【返回】鍵在手機面板左下方,很方便可以在應用程式中回到上一頁。(有個朋友跳到水果陣營又跳回來,他說不能忍受找不到返回鍵,呵呵! 大多的遊戲或程式返回圖示都放在不一樣的地方)

中間是【HOME】,讓你直接跳回主頁桌面。

【最近應用程式】在右邊,顯示最近開啟過的應用程式,讓你快速切換不同應用程式。
(水果機的作法是四根手指頭一起往上滑,可是如果遊戲有支援多點觸控,就會誤判。有個玩音樂遊戲的朋友說遇到多個音符要一起按的時候,有時候會不小心暫停遊戲)

那....說的【選項】鍵呢?  別擔心看下去。

沒錯,手機上的【選項】鍵真的不見了!  用"海苔條"來取代。
先解釋甚麼是"海苔條"。

▼左下圖的下方有一條黑色上面有三點小芝麻的就是海苔條,Google在新的作業系統改版時,把【選項】功能做在應用程式的畫面上(天啊! 這能看嗎?),而且佔據螢幕畫面空間,蝴蝶機Full HD的高解析度馬上被毀了,我們怎麼能忍受???(右下圖是修改好的,多順眼呀! )


 教你怎麼改!
▼ 點選【設定】->【顯示、手勢和按鈕】。


▼【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按鍵】的預設值是"永遠開啟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請點選。


▼改成第二個選項"按一下進入選單,按住不放進入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


▼看到綠框裡的改變了嗎?


 ▼來試試看吧! 平常在應用程式就看不到海苔條了。 (左邊是修改後)
按一下螢幕左下方的【最近應用程式】鍵,就會進入選項功能。



 ▼試試看長按不放螢幕左下方的【最近應用程式】鍵,就可以切換"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功能。
用手指頭左右滑可以瀏覽不同的應用程式,點選就可以切換,如果把手指往上滑可以取消這個應用程式,呵呵! 多好用呀!




引用︰http://welovehtc.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3.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很多人心裡想,為什麼要驗血糖,扎那麼一下很痛。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要驗血糖?首先,假如你不是糖尿病:定期檢查有助早點發現血糖異常,可以採取明確的對策,以免步入糖尿病併發症的深淵。因為高血糖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沒有任何不適或很輕微到容易被忽略的症狀。再來,假若你是糖尿病患者,按時測血糖可以知道血糖控制的好壞程度,可應用於控制的方法及效用,來達到減緩慢性併發症發生的機會與速度,讓你有健康彩色的人生。

驗血糖,總要有一定的數據來當做規範,才知道血糖正不正常或控制得理不理想。在空腹8-12小時的狀況下測得的血糖值應在70-100毫克/百西西(mg%)的範圍;餐前則在70-120 mg%;餐後一到兩小時以不超過140mg%為原則。這種血糖值的目標是因人而異,像對於孕婦、年青人或已有慢性併發症者,應以更嚴格的態度來控制血糖;但對年長者就可以用比較寬鬆的標準來對待,以免太嚴而導致低血糖的發生。對一個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要將血糖控制在一個理想既定的目標是一種蠻難的挑戰。不過,假如能將血糖控制的越好,人生將會更美好。

什麼時候該驗血糖,應依個人的狀況而定。原則上考慮的方向有:屬於那一種糖尿病、個別的治療計畫、期待良好控制血糖的心態。像第一型糖尿病一天至少應該測血糖三次,例如餐前、餐後、運動前、運動後、或人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而第二型糖尿病則視治療方式(使用胰島素、口服降血糖藥、飲食或運動)不同,有不同的需求。有一點不變的準則是:測得越勤,血糖控制會越好。

記錄血糖的結果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功課。記錄內容應包括測量的日期、時間、結果、使用藥物種類及劑量、飲食與運動的情形。記錄越完整,對血糖控制越有幫助。可以藉由這些數據知道食物、運動、藥物或其它因素對血糖影響程度如何。我們就可以預估自己每天處在什麼情況下,該有何種血糖值來相對應。當血糖跟預期有差入時,就可以很快知道是那一個環節出問題,是要調整飲食、改變運動量、藥物劑量、或是換藥。

在控制血糖的路上並不孤單,有很多人會幫助你將血糖控制穩定,但驗血糖是這個環節的基本功。努力監控血糖必能減少或減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加油。



引用︰自在診所
http://linkd1301.web66.com.tw/ch/CH111/111205/U/845487.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霧的種類及拍攝技巧


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霧出現最多的時候是春季二至四月間及秋冬的早晨。


輻射霧


由地面輻射冷卻形成,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在氣象上叫輻射霧。輻射霧是風光攝影中較為理想 的,因為這種霧多出現在溝谷中,懸浮於地表。一方面,一些高點能夠顯露出來,作品可以富有層次;另一方面,天氣晴朗,容易拍到美妙的逆光效果。由於這種霧 氣多在清晨出現,所以攝影師應該在日出前趕往拍攝地點。另外,霧的形態在微風吹拂下也是不斷變化的,最好等到晨霧散去再結束拍攝,以免錯失良機。



    這幅作品攝於夏季,地點為河北壩上。選擇側逆光位置,等待日出的瞬間,霧氣變成了橙紅色,近景與遠景的對比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中景和遠處的丘陵有隱有 現,產生了富有旋律的美感,猶如仙境一般。在構圖時,作者沒有納入天空,因為過亮的天空會分散觀眾對主體的注意力,光比也更難控制。


平流霧


低空較大範圍暖濕空氣流向較冷的地面時,在地面附近產生水汽凝結而成,這在氣象上叫平流霧。平流霧形成範圍較廣,往往成片出現,它一般也是天氣由晴 轉雨的徵兆。這種霧通常出現在深秋初冬的早晨,持續時間一般較長,範圍大,霧較濃,厚度較大,有時可達幾百米。出現平流霧時常伴有層云、碎雨云和毛毛雨等 天氣現象。



    這幅作品攝於深秋, 地點為浙江省象山縣。此種霧不是浮在地表,而是有一定的高度,一些高層建築和較高的山峰還可以露出,拍攝時選擇一個高點,就很可能看到遠景的層次。作者在28 層高樓上拍攝,高層建築和遠山被霧融合在一起,非常奇妙。



    這幅作品攝於深秋,地點為蘇州天平山。走進主體拍攝,利用近實遠虛的空氣透視原理,可以讓主體清晰,背景清淡,同時葉子的暖色讓主體更加突出。需要注意的是,在濃霧天氣下,應儘量靠近主體,如果使用長焦鏡頭拉近主體,霧氣會對主體的清晰度產生影響。


 


混合霧


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或者說,兩種溫度不同的未飽和氣團混合而形成的霧叫混合霧。此種霧範圍更大,高低空分佈較為均勻,能見度較 低,不容易表現出層次。此種情況,往往會讓人放棄拍攝,其實,這樣的霧中也能拍出富有獨特韻味的好作品。離主體近一些,或者利用主體跳躍的顏色,一樣能突 出主體。如上圖,遠處的背景雖然看不清,但卻能營造朦朧的意境。霧的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混合霧有時候可由平流霧轉化而來。



    這幅作品攝於初冬,地點為北京沙河水庫醉湖。冷空氣與溫暖的湖水相遇,產生了許多霧氣,鏡頭直接對著太陽拍攝,以蘆葦做前景,形成了這樣一幅光影美妙、氣氛濃郁的畫面。


蒸發霧


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時,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水面蒸發的大量水汽,與水面附近的冷空氣相遇便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 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下半年發生於水塘周圍。冬季,一些水電站的下游和有溫水流入的湖裡也容易出現這種蒸發霧。



    這幅作品攝於初冬,地點為浙江新安江水電站下游。利用側逆光,陽光的光柱恰好打在主體上,同時又把霧氣勾勒出來,霧與光的結合,既烘託了氣氛又突出了主體。


煙霧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鍋爐供暖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 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分佈比較均勻。這樣的時間,霧中的有害物質比較 多,應適當停止一些戶外活動,除非特別想拍攝。



    這幅作品拍攝於冬季,地點為山西太原。前景與遠景的對比,使近處人物相對清晰,克服了濃霧中能見度低的問題,成功地表現了空間感和層次感,朦朧的畫面及黑白影調的處理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引用︰http://www.fsbus.com/sheyingjiaocheng/5300.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關於光圈1、光圈概念 




用來控制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是鏡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參數,通常在鏡頭內。它的大小決定著通過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多少。


2、光圈大小表達


我們是用F值, 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圈的直徑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徑越大(如右圖所示),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越多,曝光量增加了,在快門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光圈越 小,畫面比較暗,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好是下一級的兩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5.6 ,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


3、大光圈作用



A、控制景深(光圈越大,則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就是說光圈由f/16→f/11→f/8→f/5.6→f/4……時,則景深越來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確對焦到的主體,主體生 動而清晰,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前後的雜亂景物,而美化朦朧,這種朦朧富有優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調更加淺薄,能營造出相當程度的氣 氛,和景深內的主題產生分離的透視感,具有襯托出主體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攝影上,模特兒的背景模糊,而使人門的焦點放在漂亮的模特兒上,


B、快門速度



因為大光圈的運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藉以提高快門速度,防止相機的震動。



使影像更加銳利而明晰,還有若是處在昏暗的光源下,沒有三腳架的幫助下,想捕捉當時的環境和氣氛,或是無法用更慢的快門時,都是大光圈運用的地方,因此大光圈的鏡頭向來是影友愛用的裝備之一。


4、小光圈作用



A、畫質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銳


由f/5.6→f/8→f/11→f/16→f/22……時,則景深的範圍就越大,對於景物的描繪就更加的真實,極富有真實性,畫質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銳,小光圈能使鏡頭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勻的像差等減低,獲得高畫質的作品。



B、避免因為對焦的失誤


因為景深的範圍廣,焦點涵蓋的面積更大,因此有泛焦點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現出來,且在對焦困難的環境下,例如高速移動的物體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麼泛焦點可以避免因為對焦的失誤,而造成主題的失焦模糊,


C、拉低快門速度


還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門速度,可由慢速快門製造流動感。


5、總結:光圈主要的三個作用:控制進光量、控制景深、控制成像質量。


6、最佳光圈使用



利用光圈獲得最佳成像質量,一般在最大光圈基礎上縮小二至三級進行拍攝,能得到清晰度和銳度最高的成像質量。此外,在使用最大光圈拍攝時有時會出現 畫面四周較暗(暗角),這時需要將光圈縮小小二至三級進行拍攝,暗角就消失了。變焦最佳光圈一般f5.6或f8,定焦f4.0或f5.6;使用的場合根據 需要來定。


7、最大光圈使用



通常在光線較弱時使用或,如室內、傍晚。當需要將背景模糊虛化時,大光圈要比較小光圈要貴,同時又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8、中等光圈使用 



焦距大於100m的長焦鏡頭拍攝時如使用最大光圈拍攝背景完全虛化,並且主題物也部分虛化,如果使用中的光圈拍攝就會獲得適中的景深和背景的較好虛化,並且對於長焦鏡頭這時通常也是最佳光圈。


9、小光圈的使用



在拍攝風景時通常希望遠近的物體都清晰成像,一般f11或f16拍風景比較合適,比f16再小的不太適合使用,如f22、f32可能對成像銳度和分辨率造成影響。


10、購買選擇:


對於專業級的數碼相機,一般您可手動控制相機的光圈和快門速度,但對於商用及家用的數碼相機,由於相機自動控制光圈和快門速度,因而您不需要自己控 制,對於非專業用戶這點是非常好的。但是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戶在選擇數碼相機時,為適合更廣闊的使用環境,數碼相機的光圈範圍和快門速度的範圍越大 越好,另外光圈最好能夠按正常的級數連續設置,而不是跳躍性設立,另外也得注意數碼相機在開啟和關閉閃光燈時,其快門速度一般是不一樣的。


二、景深


就是當焦距對準某一點時,其前後都仍可清晰的範圍。它能決定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對象,還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1、小景深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拍攝花、昆蟲等的照片中,將背景拍得很模糊(稱之為小景深)。


2、大景深



在拍攝紀念照或集體照,風景等的照片一般會把背景拍攝得和拍攝對象一樣清晰(稱之為大景深)。


3、影響景深三要素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




引用︰http://www.fsbus.com/danfanrumen/5563.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晚的星空很美,尤其是夏季與初秋季節的夜空更是繁星點點,銀河無際。在我們每次旅行中,總會遇到這樣的美景,但是有些朋友不知道如何拍攝。此文為 大家詳細介紹關於星空拍攝的技巧與操作。其實,我們的拍攝過程是很簡單的,主要是選景與手中相機的操作,那麼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邊謝超老師為大家列舉出 拍攝技巧與操作需要。


    第一,拍攝基礎



鏡頭焦段:15mm魚眼,光圈:F4.0,快門:25秒,iso:5000


1. 拍攝設備:數碼單反相機,膠片單反相機等,只要帶有B門拍攝的相機均可進行拍攝。相機快門線。穩定性能好的三腳架。


2. 拍攝鏡頭:拍攝星空,我們最好要使用廣角鏡頭,而且不怕廣,越廣越好,魚眼鏡頭,廣角定焦,廣角變焦都是不錯的選擇。從14mm焦點到35mm焦段都是很好的選擇,越廣,能拍到的天空越多,這樣也會越有氣勢,所以大家根據手中的鏡頭焦段來合理使用。


3. 拍攝季節:夏季與初秋最佳,因為這個季節的星空時間長,月亮升起的晚,所以不會影響星星的光芒。


4. 拍攝時間:晚上十點左右到午夜兩點之間為最佳。


5. 拍攝地點:尋找越黑的地方越好,不要有任何雜亂光線的地方,這樣拍攝出的畫面會乾淨,不會受到其他光線的影響。


6. 尋找星星:拍攝星空,有三個標誌性的星星我們都是肉眼可見,一定要找到這三個星星的位置。第一,銀河,在拍攝繁星點點的作品中銀河是必不可少的點綴。第 二,如果我們拍攝地點在北半球,一定要找到北極星,在拍攝星星軌跡的時候,所有星星都是以北極星做為中心點來行走轉圈的,北極星就是北斗七星勺子頭部第一 顆星星右側五倍間距最亮的那顆星星。第三,如果拍攝地點在南半球,要會辨認南十字星,道理如同北極星。


   第二,拍攝技巧



鏡頭焦段:35mm,光圈:F2.8,快門:550秒,iso:400


1. 相機設置:把相機牢固的架在三腳架上,插好快門線,把相機調整到B門這個檔位,如果相機有反光鏡預升這個功能的話,我們儘量打開。關於B門的使用和反光鏡預升的使用,各個品牌的相機操作略有不同,請參照相機說明書。


2. 鏡頭設置:如果是數碼單反相機,把我們的自動對焦鏡頭調整到m檔位,也就是手動對焦檔,把對焦環擰到無限遠一端。膠片相機大部分鏡頭都是手動對焦,直接把對焦環調整到無限遠。


3. 前景運用:在拍攝星空作品時,大家切忌在畫面中要找一些前景,一顆樹,一座寺廟,地面的公路等都可以做為很美的前景。單獨拍攝星空是不好看的,哪怕有一點前景,就會使得畫面很完美。


4. 補光運用:有的前景在長時間曝光後依然是死黑一片,在拍攝者為了表現不是剪影效果時,可以用高亮手電,汽車大燈等在曝光即將結束前一兩分鐘為前景畫面進行補光,這樣能使前景畫面更有層次。


5. 參數設置:iso100-10000不等,光圈1.4到光圈5.6不等,快門幾十秒到兩小時不等。


6. 參數詳解:也許大家對以上參數不太理解,在這裡我重點解釋下為什麼要使用以上參數。


Iso:星空拍攝的低iso是為了增加曝光時間而準備的,讓畫面細膩,減少噪點,長時間曝光會讓星星的軌跡拉伸出來而形成圓圈和半圓,高iso是為 了減少曝光時間而準備的,在拍攝繁星點點的情況下,要使用高iso來減少曝光時間,使得星星不會拉出軌跡,有人覺得高iso會使得畫面噪點很高,在你機器 不是很老的情況下,其實畫面噪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光圈:拍攝風光不是要用小光圈拍攝嘛?為什麼要用1.4-5.6這麼大的光圈呢?在星空拍攝中,其實光圈並不是控制虛化和景深的,因為我們已經設定 為無限遠對焦了,景深已經很深了。光圈在這裡的主要作用是為了來控制星星軌跡粗細的,光圈收的越大,我們看到的拉伸出來的星星軌跡就越粗,如果光圈很小, 不但曝光時間會很長,而且星星軌跡的線條會很細,使畫面反而不具震撼效果。


快門速度:長時間的快門速度是為了拍出轉圈的星星軌跡,而短時間的快門速度是為了拍出繁星點點,這些效果想如何表現,全部用快門速度與光圈和iso的結合,在畫面中表現出來。


   第三,圖文參數詳解


在此文中,用圖片和詳細參數列舉出幾種拍攝者在拍攝中想要表現的畫面。



鏡頭焦段:35mm,光圈:F2.0,快門:40秒,iso:2500


繁星點點:表現出當時真實肉眼所看到的星空效果,採用高iso,大光圈,短時間曝光技法。



鏡頭焦段:15mm魚眼,光圈:F4.0,快門:900秒,iso:400


星軌轉圈:表現出星星圍繞北極星轉圈震撼效果,採用低iso,大光圈,長時間曝光技法。



鏡頭焦段:28mm,光圈:F4.0,快門:600秒,iso:100


短暫星軌:表現短暫的星星移動效果,如同流星雨,採用中低iso,大光圈,中等時間曝光技法。



鏡頭焦段:35mm,光圈:F2.8,快門:40秒,iso:2500


特殊星空:表現夢幻的星空童話虛幻效果,採用高iso,大光圈,短時間曝光,脫焦拍攝技法。


      第四,關於後期



鏡頭焦段:28mm,光圈:F4.0,快門:2000秒,iso:100


當我們拍攝完星空作品,把數碼照片導入電腦中,可以進行一些後期製作,能使得照片更佳添彩,如何修改處理,全看拍攝者如何表現。以筆者經驗為大家推薦幾個簡單調節設置。在Adobe Photoshop和Adobe Lightroom,等各類軟件中均可操作。


1. 降低色溫:根據拍攝出的畫面適當降低色溫,會使星空更藍。


2. 加對比度:能使星星更佳凸顯,亮度更佳突出。


3. 加飽和度:能使星星軌跡中的星星色彩更佳突出,很多人認為星星軌跡拍出來就是亮線,其實根據不同光線表現,星星能變成彩色的。


4. 加銳利度:能使星星軌跡的線條更佳清晰。


      拍攝心得總結:    



鏡頭焦段:35mm,光圈:F2.8,快門:4000秒,iso:100


其實拍攝星空很簡單,當你把相機用三腳架穩定,插好快門線,找好拍攝時機,取景構圖,那麼已經成功一多半了。接著就是根據拍攝者想要如何表現星空來找北極星,設定相機參數,然後根據構圖位置來進行時間長短的曝光了。



鏡頭焦段:24mm,光圈:F4.0,快門:200秒,iso:100


希望此文對旅遊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天文愛好者均有拍攝幫助。




引用︰http://www.fsbus.com/danfanrumen/5760.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來自網站 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 的一篇分享,很適合每個攝影愛好者參考,尤其是攝影新手,更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別要被這些迷思困住!


迷思一︰今日的光線不好,所以我不會出外拍攝


    世界上並沒有「不好」的光線,只要有光線,就有機會拍出精彩的影像,亦沒有必要自我設限一定要 Magic Hour 或甚麼黃金時間,就算是最不利的天氣,一樣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所以,即管出去!


迷思二︰我出外拍攝要帶上某幾支鏡頭,或者用得著……


    如果你不介意負重,當然可以全日背著大量器材,就為了「或者」。因應情況,如果你限制自己只用一支鏡頭,其實倒能夠改善你的技術,尤其使用不能變焦的定焦鏡頭。沒有選擇,反而讓你有更多時間去「看」去「構圖」,亦不會因為忙著換鏡而錯失良機。



迷思三︰我每日拍攝 1,000 張,會提高獲得好照片的機會

聽起來好像合理,但其實拍攝的數量從不保證質素。相反,就像你拍攝菲林般,限制自己的快門數,這樣反而能夠激發出你的創造力。有目標地拍攝,珍惜每次快門,得到好照片的機會其實更高。


迷思四︰我忘記帶腳架,不能拍了


    腳架是非常有用,對於很多職業攝影師來說更是必備的工具,但相對來說,使用腳架後,不少人反而被它所限制,安裝上去就一直用同一個角度來拍攝。其實沒有腳架,你也會有很多固定的方法,另外自由了的相機,更可以讓你用各種角度來取景拍攝,因此會拍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迷思五︰我要去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來激發創意

所謂創意,往往是從平凡中看出不平凡,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去你熟悉的地方,但換上一個全新的視野;每日拍攝一張照片;為自己的攝影行動加一個目標、主題;與其他攝影愛好者一同出外拍攝;把相機給孩子讓他們來拍……從日常中擺腳枷鎖,真的不一定要出國。


迷思六︰除非我擁有更好的相機,否則我拍不到更好的照片


    的確,如果你能夠有效運用更昂貴的器材,確是可以改善影像質素,但問題正是很多人對自己已有的相機都用不好,沒有好好發揮其功能,就歸咎相機問題;而且人 們亦很容易上癮,不斷追逐更新更強的器材。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其實與其升級器材,不如投資攝影教育、參加工作坊、買一張機票去旅行,這樣反而更有效提升 作品的水平。


迷思七︰我太老,學不了數碼相機

只要你拿得起相機、按得下快門,你就能夠學習使用數碼相機。攝影是一種人生的功課,永不會太早或太遲開始。


迷思八︰我已經用攝影賺錢,我已經學會了所有關於這工藝的東西

如果我們自以為認識,就會停止成長。攝影的世界是不斷改變、進步,而且也越變越快,我們只能夠不斷的去學習最新的信息及技術。



迷思九︰在向客人推銷自己之前,我要有數百張作品在我的 portfolio 內

錯了,數量遠不及質素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把你最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可以隨便別人挑剔、觀賞、參考,這才有意義。


迷思十︰做攝影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職業

在電影裡看來是,但現實不是。大多數攝影師在入行後,都會明白其實 80% 是生意,20% 是拍攝,大量細節要處理,大量客戶的問題要關顧。或者做一個藝術攝影師比較令你享受,但在職業世界裡並非如此。


迷思十一︰才華就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餓死的藝術家」你聽過沒有?才華是很重要,但對於職業攝影來說,強而有力的生意手腕才是核心,如何推廣、如何營運,這些才是成功職業攝影師最重要的部份。如果你不擅長,那麼請找別人幫忙。



迷思十二︰職業攝影師比業餘的好


    能夠用照片來賺錢,其實不等於他們是更好的攝影師。一個成功的職業攝影師,就是可以提供具質素的作品,同時供貨穩定,但其實個別來說,很多業餘 (非職業) 攝影師都可以拍出比職業更優秀的作品。當然,職業的更可能面對熱情喪失的危機,變成了一台「影像製造器」,這樣慢慢也會削弱他們作品的水平。因此,當上職業的話,依然需要抽時間來進行個人項目。




引用︰http://www.fsbus.com/sheyingjiaocheng/5755.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的病人在發病的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的感覺,要是沒有刻意去檢查的話,根本無從發現。下面將舉出糖尿病的十種症狀。假如你、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有出現以下十種症狀的跡象,那就是危險的信號,應及早接受醫師檢查。
 
一、頻尿且口渴感:由於血糖的上升、而體內又無法充分利用,於是腎臟忙著把無法利用的過多糖分排到尿液中,連帶地也把大量水份從體內排出,致頻尿且尿量多得異常;由於身體水分大量排出故極需補充水分,致渴感強烈。
 
二、飢餓感:由於無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糖分,身體內細胞無法獲得能源,造成患者喜歡吃大量甜點或零食。

三、體重發生變化:中年人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糖尿病,可能會日漸肥胖,可是糖尿病嚴重時,體重會迅即減輕,尤其是年輕人較易有這種傾向。這是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充分利用,而過度攝取儲存於人體內的脂肪以補充熱能,所以身體會迅速消瘦。

四、容易疲勞:糖尿病人身體容易疲勞、長青春痘、做事無法像往日精神旺盛。這種倦怠感有時是全身,有時僅下半身。例如稍微爬樓梯時,就覺得兩腿酸痛,疲累不堪,或飯後感到困怠等。

 五、視力減退:有些人常因視力模糊、眼睛容易疲勞,經眼科醫師檢後,才發現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性網膜症於中高齡的患者較多;而白內障年輕人較易患,所以應特小心。
 
六、末稍神經症狀:糖尿病人易有頑固性的手?痲痺與陣痛感。因糖尿病而引起的神經炎?痛症者較多,有時候會激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間小腿會抽筋。
 
七、皮膚搔癢:糖尿病人皮膚的抵抗力也同時減弱,受傷時易引起感染、長癤瘡、炎症容易擴張。尤其是女性患者有時會有陰部發癢的情形。
 
八、傷口不易癒合
 
九、女性月經異常:女性的糖尿病患者,有時月經不規則,或月經禁閉。這是因為缺乏胰島素的荷爾蒙所致,是性荷爾蒙失去平衡而引起的。
 
十、男性陽萎症狀:勃起神經與排尿時都是由?髓中的神經中樞所控制。糖尿病人因人體的糖或維他命代謝異常,會有引發陽萎現象。因此,沒有正確的醫學常識而任意購服強壯劑、民間藥物,對治療陽萎都無效用。
 
當您發現前述的十個症狀已有多數顯現時,表示您體內糖尿病已有某程度的變化了,應儘快就醫檢驗與治療。

貳、糖尿病的檢驗與種類:
 
一、糖尿病的檢驗
 
糖尿病的檢驗,亦要有尿糖檢查與血糖檢驗:
 
(一)  尿糖檢查:

欲知有無罹患糖尿病,主要是檢查尿液裡面是否含糖分。但是,尿的含糖值在空復時會顯現異常狀態,而呈現糖尿之暫時性現象稱之為飢餓糖尿。所以,尿中含有糖分並不能立刻斷定罹患了糖尿病。此外,健康的人如攝取過多的糖質,也會呈現暫時性的糖尿。另外,有時腎小管吸收不良的腎性糖尿病也會產生糖尿。所以,須經明確的診查,才能斷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二)  血糖檢查:

事實上,必須血液中的糖值較常人高時,才稱為糖尿病。故對於糖尿病的患者應了解血液中糖分(葡萄糖)之濃度。因糖尿病者其血糖值較常人高,根據血糖值即可知道症狀的輕重。尿糖的檢查可在家庭中進行,而有關血糖的各種檢查,必須到專門醫院與醫師商榷才行。
 
二、糖尿病的種類
 
(一)  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的分類

有糖尿病的人,在症狀上大致是相同。但是,在病型上卻有所差異。譬如,容易發生在中年肥胖者的病型和發生在年輕人的病型,兩者是不一樣的。這在100年前就知道了。隨後由於各種的實驗、精確的檢查、理論的發展、經驗的累積等等綜合起來,在1980年的世界為組織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的糖尿病專家委員建議把各種糖尿病型分成三類,如下:
 
1、胰島素  依存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 IDDM )

=Ⅰ型糖尿病

2、非胰島素 依存型糖尿病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 NIDDM )

=Ⅱ型糖尿病

3、其他的糖尿病

(二)  胰島素 依存型糖尿病 ( IDDM )

IDDM的特徵是病症發生時很急,容易發生酮症 ( ketosis )。為了預防酮症 ( Ketosis ) 的發生,以及維持生命,不得不用胰島素 ( Insulin ) 注射。這種病型多發生在年少的人,但是也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的人。家族性的發病率比NIDDM低。至今所謂的不安定糖尿病,以此型較多。以歐美來說,發生此種病型的人,比我國更多。
 
(三)  非胰島素 依存型糖尿病 ( NIDDM )

在台灣和日本,患有這種型的糖尿病人較多。病狀發生的情形較緩和。雖然年輕人也會發生這種病型,但是以40歲以上的人居多。發病時,很少有酮症 ( Ketosis ) 的現象。在治療上,也並不一定需要胰島素。
 
(四) 其他的糖尿病

這是指由別種特定的疾患所引發出來的糖尿病。由藥劑引起的糖尿病也屬於此類。這種糖尿病當然不是 IDDM,也不是IDDM。現將其病名列記如下。
 
1、胰臟疾患:先天性胰島欠損、囊胞性纖維症。

2、內分泌疾患:褐色細胞腫、Aldosteron症、末端巨大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Cushing症候群、Prolactin分泌腫瘍、Glucagonoma等。

3、藥劑引起:Thiazide系利尿劑、Steroid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 Phenothiazin系藥劑、Catecolamin等。

4、胰島素受容體異常:失天性脂肪萎縮症、胰島素受容體抗體等。

5、遺傳性疾患:糖原病、脂肪萎縮性糖尿病、成長荷爾蒙單獨欠損症、Friedreich失調症、Haemochromatosis等。

6、其他:營養失調等。
 
?、糖尿病的起因:
 
一、糖尿病發生的原因:
 
糖尿病乃因胰島 ( 藍蓋罕士島 Islands of Langerhans ) 中的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荷爾蒙先天性不足或相對性不足;或是肥胖,使糖質 ( 碳水化合物 ) 代謝異常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慢性病。
 
其中,胰島素由胰臟的β細胞產生。首先由肝臟吸收後,將葡萄糖合成為肝醣,當胰島素不再產生或無效用時,肝醣的製造會減少,且葡 萄糖在周邊組織的利用就會減少,結果由各種來源進入循環之葡萄糖的移除會減緩,而形成高血壓糖;此過多的血糖無法完全由腎小管再吸收,於是尿液中糖分上升,稱為糖尿。換言之,就是胰島素經肝臟再至全身,讓需要胰島素的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等使用,因有胰島素這種荷爾蒙,我們人體的熱量源 ( 燃料 ) 葡萄糖才能進入上述的細胞內,胰島素從形成、分泌到讓需要的末稍細胞使用,若某一環節發生問題,便產生所謂的糖尿病。
 
由此可知,胰島素的主要功能就是把葡萄糖和脂肪轉化成能源,或貯存在體內。也就是當我們吃下東西後,由於消化的作用,血液裡的血糖會漸漸升高。靠著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將葡萄糖合成肝醣儲存,使血液中的血糖下降;並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轉變成可供利用的能源。因此要是沒有胰島素或胰島素分泌不正常,人體無法把食物轉變成身體可利用的的能源或營養,那人體的正常功能也就無法維持。
二、糖尿病與遺傳因素:
 
如果問:糖尿病是否會遺傳?可以這麼回答:足以誘發糖尿病的體質,是會遺傳的;但是糖尿病的本身,並不會遺傳。所以,父母親等近親若有人有糖尿病,則子女就有可能遺傳糖尿病的體質。
 
根據歐美的統計報告,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的人中有二○~四○%的人會罹患糖尿病或患病機率相當高。這些報告顯示了「有人天生就有易患糖尿病的體質,這種體質就是遺傳」。
 
據我們所知,糖尿病與遺傳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拿「人類具有二○%之糖尿病遺傳基因假說」這個知名的研究來說明,這是瑞典魯福特博士的研究報告,現在這個報告已成為定論了。
 
魯福特博士再度申明這個測驗,發表了以下的言論: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以人種、居住地區、生活程度各方面來說有二○%左右的人具有糖尿病遺傳基因。」
 
但從糖尿病的病發情況來看,即使具有糖尿病的體質,在沒有達到相當年齡之前,是不會罹患糖尿病的。甚至達到相當年齡之後,即使具有糖尿病的遺傳體質,也必須加上誘因,才會有糖尿病的症狀。
 
由於糖尿病與遺傳體質有關,所以,後天的治療是無法根治的。所以,糖尿病只可以經由治療而控制病情。例如,定期地注射胰島素,就能使患者恢復到正常狀態。如使喉頭不渴、尿量正常、血糖正常等。換句話說,只要接受正常的治療,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不過,糖尿病雖然可以控制,但是糖尿病的病因卻無法消除,所以不能算是根治。只是經由治療,可以預防並減少糖尿病的症狀惡化,及產生併發症。因而消除糖尿病的誘因,如肥胖、飲食過量、感染症、藥物等,就能夠改善糖尿病的病情。
 
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治療。
 
三、糖尿病與生活方式:
 
有個叫作尚得拉多的沙漠,生存著許多砂鼠。這些老鼠以草食為主。把這些老鼠抓來,餵牠跟我們一樣的好吃食物,不久就胖了起來,而且,因此患了糖尿病。這是個人類在糖尿病上的有名實驗,就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重視的問題,日復一日,總是吃美味的食物,早晚會得糖尿病,這一點,也因而得到了印證。後來,研究人員將得了糖尿病的砂鼠放回原來的沙漠後,糖尿病卻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關於這點,如下所述:
 
砂鼠在沙漠裡的生活應該比在都市裡還辛苦。牠們不得不去尋找賴以維生的野草,也不得不靠自己去抵禦敵人的侵襲。基於這一點,砂鼠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有相當的運動量。其次是主食野草,它並沒有具備高營養價值,卻只有極少量的糖、蛋白質及脂肪。因此,當砂鼠回到沙漠,為了謀生,運動量又增加了,食物品質也比較粗劣簡單,肥胖自然就消失了,糖尿病也痊癒了。
 
可想而知,飲食、運動、肥胖都與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以往糖尿病被稱為奢侈病,即營養過多所引起的疾病。因調查患糖尿病的人,發覺胖者或曾經肥胖者佔八十%。且肥胖時期愈長者,罹患率愈高。
當然,肥胖的人並非全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不足才是糖尿病的主因。但長久肥胖的人,縱然胰島素的分泌多麼旺盛,也會因胰島素的分泌能力有限而發生不足的現象,最後終於罹患糖尿病。故飯量多,喜油炸食品、鰻魚、牛排等高能量食物的人,極易肥胖且罹患糖尿病。這就是生活習慣的影響。
 
另外,諸如事業不順、操勞過度、家庭不和諧、精神頹喪、長期抑鬱者,其血糖、尿糖亦較常人高,糖尿病的症狀也極易惡化。
 
肆、糖尿病的惡化:
 
下列說明因糖尿病惡化而引起的糖尿病性昏睡,與使用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狀。
 
一、糖尿病性昏睡:
 
通常在體內的胰島素不敷使用,無法充分利用醣類作為能量,所以血糖值會上升不會下降,因為身體無法利用醣類作為能源,就找上了脂肪組織,也就是脂肪組織被當作熱量使用。

脂肪組織當作熱量使用時首先脂肪組織會分解為游離的脂肪酸,而這些脂肪酸會被輸送到肝臟,而這些脂肪酸就會被轉化成酮體釋入血液中,供給體內細胞當作能源。但由於酮體產生太多,使血中的酮濃度會急遽增加,而體內細胞又只能利用一點點,使血中的酮濃度會急遽增加, 而使酸性。酮值增加就會引起中毒症狀,導致糖尿病性昏睡。
 
同時,當血液流經腎臟,腎臟無法回收高量的酮,就造成了酮尿症,連帶的水份及電解質也會增加,因此病人會出現脫水、虛弱。
 
二、低血糖症:
 
糖尿病人有時會發生低血糖症。所謂低血糖症又名胰島素休克,胰島素反應,低血糖休克或低血糖反應,由於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不當所造成,最常見的原因是,用餐或吃點心的時間錯誤的緣故。
正常的血糖,以某一固定值為中心而增減,並不會造成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其標準值是一○○mg/dl,也就是一○○CC血液中,含有一○○mg的葡萄糖。血糖也就是血中葡萄糖的含量。罹患糖尿病時,此一數值會大幅度增加,即血糖會增加到二○○mg/dl或三○○mg/dl的程度。

治療糖尿病時,血糖下降,則表示糖尿病的病情,受到控制。但是血糖在正常值以下,大幅度下降時,亦有引起低血糖的危險。
 
所謂低血糖,也就是血糖下降五○mg/dl以下。發生低血糖時,身體會非常疲倦,手會發抖,出冷汗,並有痙攣現象,嚴重者;甚至造成昏睡而死亡。
 
血糖下降的程度,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值,就非常危險。以血糖本身而言,血糖過高,並不會產生太大的障礙,但血糖太低時,則有立刻喪生的危險。
 
通常糖尿病患者若施行飲食治療法,以減少血糖,也只能減少到正常的範圍為止。如果過度減少血糖,造成低血糖,就非常危險了。
 
不過,如果過分強調低血糖的危險性,因而忽視對糖尿病的治療,則時日一久,又有引起血管併發症的危險。 
相反地,如果強調血糖較高,沒有危險的話,而任由血糖不斷的增高,最後亦會造成糖尿病性昏睡的後果。
 
任何事情,都以中庸之道為主要原則,對於糖尿病也不例外。
 
預防低血糖的方法是定時進食,吃點心,不做劇烈的運動。工作量須與醫師商量。
 
使用胰島素及口服藥者,隨身攜帶牛奶糖或糖食,於感覺全身無力、頭痛或眼花撩亂,視力模糊時,及時服用。
  
伍、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疾病。
 
糖尿病又被稱為文明病。生活水準愈高愈有增加的趨勢。尤其以四十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較多,大多是在社交活動頻繁時期,常為各種慢性併發症所苦惱。
 
一、糖尿病是「萬病之源」
 
所謂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此一代謝異常的疾病,並不僅限於血糖的代謝問題,往往會造成蛋白質、脂肪等,全身營養的代謝不均衡。因此,患者抵抗力減弱,容易受到感染症的侵襲,並且容易發生退化性變化。
 
此外,糖尿病容易發生血管的疾病,尤其容易引起微血管的病變。
 
誠然微血管分布在全身,但在眼睛及腎臟等部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眼睛的微血管,發生變化的情形,稱為糖尿病性網膜症,是造成失明的原因。微血管在腎臟發生的變化,稱為糖尿病性腎症,是造成高血壓及尿毒症的原因。同時,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脂血症、吸煙等並列,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因子之一。尤其動脈硬化所引起的中風、心肌梗塞等,是重要死亡原因。
 
總之,糖尿病可以說是,與代謝以及血管有關的全身性疾病,因此,被稱為「萬病之源」。
 
二、心臟及血管的病變:
 
(一)高血壓:

由於胰島素的缺乏,以至於身體無法利用血糖,故體內尋找脂肪組織替代血糖作為熱量的來源,然而,脂肪組織被分解時,產生了大量的游離脂肪酸,而這些游離的脂肪酸除了被供給熱量外,並且肝中合成為中性脂肪,這些中性脂肪被釋放到血液中,成了血脂肪,這些血脂肪容易在血管沈積,而且還會吸附各種脂質,造成了血管壁的結締組織增生,故血管壁的彈性消失,血管壁逐漸增厚,故腔內越來越窄,所以血液生存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心臟就加大壓力,將血液送出,這就高血壓的原因。
 
(二)腦中風及心肌梗塞:

由於血管壁沒有彈性,加上血壓升高,就有許多併發症的產生。由於腦部的血管細,如果血管硬化,加上血壓,就容易血管破裂,造成中風。如果在心臟,在心臟的血管比較大,管壁又厚,不容易破裂,如果裏面脂質的粥狀塊增加,血液無法從狹小的管腔裏通過,就容易造成梗塞,如果血液在無法通過,就容易造成心臟欠氧,或養分而造成心肌壞死。
 
另外,根據統計,體型肥胖的人對於動脈硬化,高血壓或糖尿病都有密切的關係,故日常飲食為減少熱量的攝取及食物中脂肪的程度,自然降低體重及血脂肪的濃度,減重患病的危險。
 
此外可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前面已說纖維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也都可以減少血脂肪含量,另外鹽的攝取也要注意;不要以為糖尿病少吃糖就可以多吃鹽,這是兩回事,鹽的攝取量高助長了高血壓,糖尿病已經引起這些病的可能,所以鹽的攝取要小心。
 
三、腎病變:
 
腎病變的成因乃被稱為血液過濾裝置的腎絲球體產生病變,亦稱為糖尿性腎病變。此種病變發展至某種程度,尿中即會出現蛋白質。再嚴重一些,會出現浮腫、高血壓等症狀。糖尿病控制好壞與否,關係著病變的深淺程度。大致而言,這是一種持續且逐漸惡化的病變。腎機能不全,有可能導致尿毒症,此時便需要施以人工透析了。
 
四、眼睛病變: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其構造之精密,令人嘆之。當光線從外界投射到視網膜,必須經過角膜、水晶體、玻璃樣液等。任何層次的障礙,都有可能影響到視覺。
 
很不幸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水晶體,玻璃樣液以及視網膜的病變。尤其是視網膜的變化,目前已經成為發生視力障礙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糖尿病性網膜症

罹患糖尿病之後,身體上的微血管,容易發生障礙。微血管發生障礙的原因,可能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有關。微血管異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眼底網膜上的微血管發生障礙,這種現象稱為糖尿病性網膜症。
 
糖尿病性網膜症的初期症狀,是網膜的微血管上,長出一些小瘤。而一旦症狀惡化後不久,網膜中會一再發生出血現象,於是,網膜症逐漸惡化。經過多次的網膜出血後,血液會流入玻璃體中,並由玻璃體流出,此時外觀看起來兩個眼球為赤紅色,一旦血液凝固就會使視力急劇降低。這種現象二 至十週內消失,但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高,如此經過反覆出血後,視力就會降低。
 
若是網膜血管增加,互相牽引,使等血管破裂,或網膜剝落,變成失明,稱作增殖性視網膜炎,也有因出血使眼壓上升,而發生青光眼的情形。
 
初期的視網膜病變會出現微血管瘤,這些微血管瘤會形成點狀出血、斑狀出血,嚴重時會引起眼球內玻璃體出血等,進而導致視網膜剝離。若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初期以雷射治療病變部分,亦即雷射炫灼,頗具效果,此外,亦可使用藥物治療法。但如果是因罹患了網膜症而疏忽治療,致惡化成失明時,以現在的醫學,還沒有方法治療這種失明。所以,糖尿病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演變為網膜症。
 
(二)糖尿病性白內障

另一種糖尿病所造成的失明,是由於白內障急速惡化而造成的失明。這種情形稱為糖尿病性白內障,年輕人常會罹患。其惡化得非常快,只要一個月或二個月的時間,原本視力很好的眼睛,會突然完全看不見。這種現象,是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生了白色的混濁物,而導致失明,經由人工水晶體的交換手術,可以再度恢復視力。至於老人性白內障,是慢慢演變而成的,不過這種情形,經由手術也能治癒。
 
五、糖尿病性神經障礙
 
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中,最常發生的。有多發性和單發性兩種。前者是指知覺性神經障礙(痛覺、溫度覺、觸覺的異常)和自律性神經障礙(胸部、腹部的臟器和血管機能的異常)。後者是指腦神經障礙、孤立性末梢神經障害、肌肉萎縮。這些臨床症狀很多,也很繁雜,今列項說明。
 
(一)知覺障礙:

症狀的特徵是左右對稱、從下肢遠位發起,有麻痺、熱、鈍、電擊痛的感覺。有時上肢,體幹部也有。在安靜時或夜間發痛的居多。對於振動覺(深部知覺)的降低,常常在發病初期就出現,請注意。
 
(二)運動障礙:

從四肢遠位部分發起,是兩側性的肌力衰退。嚴重時,起立困難且無法行走。
 
(三)自律神經障礙:

這是比較慢發的症狀,有起立性低血壓(由蹲位站起來會發暈)、發汗障礙(有的部位無汗、有的部位多汗,進餐時在顏面、頸部多汗的現象也不少)、消化器官障礙(以便秘居多、也有下痢不止的)、排尿障礙(膀胱無力、排尿困難,容易引起膀胱炎、腎盂炎)、瞳孔調解異常、性無能等。
 
(四)腦神經障礙:

動眼神經麻痺(眼瞼張不開)、顏面神經麻痺(講話時嘴角歪斜)。
 
(五)孤立性末梢神經障礙:

在大腿(Femoral N.)腓骨(Fibular N.)、正中(Median N.)、尺骨 (Ulna  N.) 等神經路線上,容易受到壓力的地方引起知覺性或運動性的障礙,或者是兩種混合性障礙。[v1]
 
(六)肌肉萎縮:

在大腿臀部和手掌上的肌肉可以看出來。
 
這些症狀並非單一產生,而是在代謝異常下,血管產生病變後所引發的合併症。通常,當你首次發現症狀時,可能病情就已經不輕了。所以糖尿病的治療愈早愈好,最好能以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徹底控制。
 
六、皮膚病:
 
罹患了糖尿病以後,身體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因此,細菌與黴菌容易繁殖。如果皮膚有糖分累積時,即會引起化膿,進而使末稍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癢。
 
(一)糖尿病性壞死症:

最主要出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身上,由手指腳指的微血管,末稍神經等循環障礙所引起的,有時也因外傷,燒傷或化膿的情形產生。手足前端逐漸焦黑壞死、皮膚剝落。皮膚剝落部分會慢慢恢復,必須注意,別讓細菌侵入,否則由葡萄球菌侵入,引起敗血症時,必要時將患部切除。
 
(二)皮膚搔痒:

皮膚上含有過多糖分,刺激到末稍神經,於是就會發癢,而陰部發癢往往是尿液含糖分最高的地方,特別是女性,夜晚入睡後,癢得最厲害,常會在不知不覺癢得抓破皮膚,這就是化膿,細菌繁殖的原因。因此,最好把指甲剪短,儘量避免抓傷。抓傷不嚴重時,還可以洗澡,但是飲食最好盡量避免刺激性太強的食品,尤其是酒精類飲料,少喝為妙,治療方法可以內服抗黴菌劑,或者塗擦用藥膏,效果也不錯。
 
(三)皮膚念珠菌症:

由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長在臀部及腋下,罹患這種皮膚病,皮膚會有黏黏的潮濕感,有時候出現麻爛。可用抗念珠菌劑,硫酸鋅油塗抗,保持患部乾燥。
 
(四)帶狀泡疹:

受到痘病毒的感染,長出小水泡,很容易引起神經痛,通常糖尿病患者若得此病,病情會比較嚴重。長水泡時,為了防止細菌感染最好避免入浴。
 
陸、糖尿病的防治:
 
當人體的某部分器官發生疾病時,治療的重點是,不要使產生疾病器官的機能過分活動,宜使其休息,減少負擔。
 
因此,糖尿病的治療以恢復血糖的正常值為治療目的,有關治療法的主題可以說是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使用這兩種方法沒有效果時,即併用胰島素注射療法與口服藥療法。
 
在病症嚴重時,僅使用食物療法是不行的。如患糖尿病性昏睡或有併發症而不嚴格的限制飲食,就要借助胰島素或內服藥,以控制血糖或尿糖。
 
一、食物療法:
 
前面已經多次提及,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不過,糖尿病可以獲得充分的控制,患者也可以過著與正常人相同的生活。
大部分的糖尿病,僅靠飲食治療法,就可以控制,換句話說,只要遵守飲食治療法,糖尿病是一種可以維持於近乎治癒狀態的疾病。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夠僅靠著飲食治療法,就能夠完全恢復正常。例如少年型糖尿病,僅靠飲食治療法,是絕對無法控制病情的。而需要注射胰島素,與飲食治療法同時施行,才能夠保持治癒狀態。至於成人型糖尿病的多數患者,只要嚴格遵守飲食治療法,大致上也能夠保持治癒狀態。
不過,往往有些患者即使嚴格地控制飲食,而其血糖濃度依然很高,尿中依然有多量的糖分出現。尤其,患者有感染症、肝臟疾病,或其他的併發症時,為了治療這些併發症,就是成人型糖尿病,也需要注射胰島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飲食並不是需要特別的調配飲食,其實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吃一樣的東西,只不過是要考慮卡路里的含量,以及營養的平衡而已。

(一)訂定一天的總熱量:

食物療法的前提,是必須依照個人身體狀況,量身訂定一個人一天從食物中攝取的總熱量數。在訂定這個數量前,須留意下列五點:
 
1、物療法的針對,就是要從日常的食物中減少一些糖分和熱量。吃什麼都可以,只要不可太多。一切食物都要算出熱量,而且總熱量不要超過裁定的數字即可。

2、如果一個人整天靜靜地躺著,他也要消耗1200卡路里的熱量。這個熱量我們稱為基礎熱量。所以,雖然是病人也不能攝取低於基礎熱量的食物。但是,如果要減肥時,則可以減至一天只要800卡路里即可。

3、定一日的總熱量,首先要量病人的體重和身高。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譬如,165cm高的人,標準體重就是165-100=65(kg)。現有的體重如果是85kg,就太肥胖了,如果50kg就太瘦了。接近65kg是最好,±10%為71.5~58.5kg時還可以。儘量調到標準體重即可。

4、次要考慮到病人的年齡、性別及工作的輕重。然後來決定一日所需的熱量。工作輕的人,每一公斤(kg)的體重只需要25~30卡路里(calorie)的熱量即可。有病多消耗的人或勞動稍多的人則需要30~35卡路里。中等勞動的人為35~45卡路里。重勞動的人則需要45~55卡路里。但是,除了減肥之外,最少不能低於20卡路里。

5、在舉列說明,一位165公分的男性輕工作的人,他一天所需要的總熱量是多少呢?由上述的說明,我們知道以他的工作而言,1公斤的體重需要25~30卡路里。以標準體重來算的話如下:

165(cm)-100=65(kg)

65(kg)×25=1625(calorie)

65(kg)×30=1950(calorie)

所以,他一天所需要的熱量是1625~1950卡路里,採取折中大約為1800卡路里。但是,肥胖的人還可減至1600卡路里,太瘦的人可增至1900卡物里。
(二)均衡飲食的分配:

平常我們必取的營養素主要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礦物質等種類。其中糖類、蛋白質、脂肪等三大類營養素在體內的作用有如煤炭,也就是產生熱量以供活動的原動力。同樣維生素、礦物質與水等,也是人類所不可缺少的。三大營養素在體內充分的被利用,是身體所絕對需要的物質。
 
營養素中,有的可在體內製造出來,有的體內無法製造,須從攝取的食物中獲得。在決定所需的熱量時,能夠攝取得到各種所需要的營養素的食物,才被稱為營養均衡的食物。一般人都認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只須禁止砂糖等甜的東西、或限制米飯等的攝取。但是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不僅糖類、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也必須注意。
 
在決定熱量的範圍內,繼續攝取營養素均衡的食物,會使糖尿病的治療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人體所需的熱量都由食物而來,那麼怎樣分配才理想呢?依經驗來說,50~55%由糖類而來、30~25%由脂肪而來、20%由蛋白質而來。舉例來說,一天需要1800卡路里的話,其熱量來源如下:
 
由糖類得到1800×(50~55%)=900~990卡路里

由脂肪得到1800×(30~25%)=540~450卡路里

由蛋白質得到1800×20%=360卡路里
 
另外,在食物分配時,也必須留意蛋白質每日不可少於1g/kg(體重),發育期的小孩每日需要2g/kg(體重)、在妊娠中的婦女需要1.5/kg(體重);糖類一天不可少於120~150g;脂肪會促進動脈硬化,所以少吃(約1/3)飽和脂肪酸,多吃(約2/3)多價不飽和脂肪酸。
 
(三)糖、蛋白質與蔬菜:

在均衡食物的攝取食中,有幾點概念值得留意:
 
1、糖類的攝取:

攝取過量的糖質食品,血糖就會上升。為處理血液中的糖份,很需要胰島素。已經非常衰弱的藍蓋罕士島,為了要應付而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於是更加衰弱。這時就會產生疾病。但是若去掉食物中的糖質,或太過限制糖質,反使藍蓋罕士島的功能遲鈍。胰島素的分泌也會減弱。最後研究的結果發現,攝取少量含糖質的食物,較能促進體內營養的效用。
 
值得一提的是,牛乳約含糖五%。乳糖不會使尿糖增加,所以很受歡迎。同時牛乳還含有三至四%的蛋白質含脂肪。○‧一公升的牛乳相當於一百公克米飯的熱量,但糖的含量卻非常的少。因此在嚴格限制糖時,牛乳可以大量的使用。
 
2、蛋白質的攝取:

蛋白質可以補給熱量,同時也是人體製造血液與肌肉中最重要的營養素。

胰島素及其他荷爾蒙也得自蛋白質。
 
人體中的蛋白質可形成糖質或脂肪,可是糖質與脂肪卻無法形成蛋白質。由此可知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蛋白質是由二十幾種氨基酸組合而成。即各種氨基酸組合,就能產生種種的蛋白質。我們攝取的蛋白質在體內被消化之後,即分解為各種的氨基酸,然後再組合成身體各部分需要的蛋白質。
有些氨基酸可在體內被組合,但仍有八種氨基酸,則無法在體內合成,須要從食物中補給才行。這種氨基酸稱為必須氨基酸。
 
必須氨基酸在動物性蛋白質或大豆、大豆製品中含量很多。
 
3、蔬菜的攝食:

蔬菜不含蛋白質與脂肪,同時糖質的含量也很少。
 
蔬菜類由於有纖維素,胃腸對其吸收力不佳,因此不須計算熱能。
 
蔬菜的容積很大,容易使人有滿腹感,所以很適合作為糖尿病的食品。
 
二、運動療法:
 
運動是抑制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未患糖尿病的人固然有益,對糖尿病患者的總體性健康維護也有功效。運動不但可以增加體力,而且可以增強心臟、血管及肺的機能。
 
成年後才發作的糖尿病,主要的原因在於體內雖有夠胰島素的水準分泌,但是體內有關的器官,像肝臟、肌肉及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作用欠佳,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與這些組織的結合,使胰島發揮它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細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進而使血糖降低,並節省胰島素的消耗。此外運動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或中性脂肪質的含量,這些脂肪質的過剩,通常是意想不到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動脈硬化等原因,而糖尿病患者併發血脂肪增高,血管硬化及膽結石的機會,要比平常人高,適當的運動,通過脂肪代謝的改善,可以減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
 
運動治療法,與飲食治療法相同,個人的差異非常大。每一位患者,應當與主治醫生研商,找出最適於自己的運動,以及最適宜的運動量。同時有些運動必須因時制宜,因此,應當在主治醫生的指示下,慢慢的增加運動量。
 
最適當的運動,就是每天能夠規則進行的運動,例如上班時,走一段路,或者不坐電梯而爬樓梯,每天一定的時間作體操等等。當然,若職業上每天已經需要做激烈運動的人,就沒有必要再施行運動治療法了。
 
各類運動中,最容易實行的運動是步行。
 
當你實行步行運動時,要比平常的走路要快些,並且在運動後能夠達到稍微出汗的程度,才有效果。譬如,1分鐘走80公尺,走20分鐘就能消耗160卡路里(2單位)的熱量。走快一點的話,1分鐘走100公尺,走15分鐘就夠了。再快的話,1分鐘120公尺,走10分鐘就能消耗160卡路里的熱量。
這要看看自己的體能,從上述3種方式之中,選擇任何1種皆可。
 
最好的自然標準是,步行後精神爽快、身體輕鬆、微微出汗、不覺得太疲倦,並且在10分鐘以內,即可以回復到運動前的心跳數。
 
另外,運動療法雖對糖尿病者非常有效,但過度的運動可能產生反效果。過度的運動會使身體疲勞,血液中的酮增加,產生酸血症,導致症狀惡化。
 
尤其必須留意,運動的時間最好在飯後三十分鐘左右,血糖值上升時較為洽當。空復時運動,當然應該避免。
 
最後,必須注意的是,有併發症的糖尿病人是不能做運動的,譬如有高血壓、蛋白尿、眼底所見異常的病人。


引用︰http://www.n-mart.com.tw/docs/a18.htm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想拍攝出有創意的照片,學會掌控光圈設定是必修的一課。只有掌握使用光圈的技巧,才可以讓觀眾從照片中真切地感受到良好的空間感。


  數位相機的光圈理論上相當於人眼球裡的虹膜。 如果光圈開得很大,就會有大量的光線進入影像感應器;相反地,如果光圈幾乎處於閉合的狀態,那麼進光量就會相對減小很多。 光圈數值是一個比值(分數),表示為1:2.8或者1:5.6這樣的形式。 光圈數值計算的初始值為1:(20×21/2),下一個光圈數值就是1:(21×21/2),依此類推,順序為1:(2n-1×21/2) 。 所有光圈數值都是按照這樣的規律計算得出的,每一個光圈等級的進光量都是上一個光圈數值的一半。 我們可以用f/2.8或者F2.8這樣的形式來表示光圈值,在拍攝中所涉及的光圈範圍一般是F2.8~F32。


  如果你認為相機的光圈只是用來控制曝光量的,那你就真該好好瞭解一下在攝影中最重要的一項技巧,那就是光圈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拍攝對象的景深大小,要麼背景完全清晰可見;要麼景深很淺,使得照片上出現模糊的部分,從而讓照片有了立體感。



 


F2.8適合模特兒和人像攝影   


    在進行模特兒攝影時,由於照明的原因,人物身上幾乎都會留下陰影。 如果直射的陽光過強,那麼形成的陰影就會非常明顯。 為了讓相機的快門速度保持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專業攝影師基本上都只會使用至少F2.8以上高進光量的大光圈。 有了這樣的大光圈,光線通常就夠用了。


    除此之外,大光圈還可以實現第二個目的,這就是可以讓景深變得很淺,這樣就可以把照片的重點都集中在要拍攝的人物身上,背景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模糊。 在單眼相機中,這種效果可以透過相機的觀景窗直接觀察到。 同時,為了讓拍攝的照片更鮮亮,也需要把鏡頭的光圈控制在大數值的範圍內。 這樣當你按下快門時,相機就可以用預先選擇好的光圈數值拍攝出想要的照片了。


  不過,僅僅是大光圈還不能讓所拍攝的每張照片中的背景都足夠模糊。 這是因為,只要焦距接近無窮遠(這在相機上用「∞」表示),那麼照片中所有在無窮遠範圍內可以看到的物體,都會清晰地顯示在照片中。 因此在拍攝模特兒時,攝影師需要與模特兒保持較遠的距離。 此外,為了讓大光圈的效果得以實現,還需要使用長焦鏡頭。 通常在模特兒攝影中,需要使用300mm以上的超長焦距。


    在人像攝影中,還需要把拍攝對象和背景區分開來。不過在這種情況下,85mm左右的焦距就足夠了。這是因為與模特兒攝影相比,人像攝影只需要拍攝頭部和上身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走得離模特兒近一些來實現。


  讓背景模糊的方法 如果想讓照片得到模糊的背景,可以透過下面兩種方法實現。1.在日光下拍攝時,只需縮短曝光時間即可。例如,把曝光時間由原來的1/60秒縮短為1/125秒,這樣就可以把光圈增加一個等級,比如從1:5.6提高到1:4。


  2.如果要使用閃光燈拍攝照片,通常需要讓快門與閃光燈同步。不過為了減小影像感應器的進光量,還可以使用中灰鏡,這種濾鏡可以阻擋一部分光線進入影像感應器。


 


近拍:在拍攝人像時,85mm左右的焦距就可以讓背景變模糊。 F5.6適合人物和旅行攝影


    拍攝旅行照片不允許慢吞吞地做準備,你必須迅速做出反應。中等的光圈就可以讓那些引人注目的題材有足夠的施展空間。


  我們很難為大家推薦拍攝人物和旅行照片的光圈,因為拍攝的題材和環境之間的差異很大。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良好的起點,在中等光圈下,可以根據不同的光線條件做出反應,縮小或者增大光圈。 在很多數位相機中都可以找得到的「風景」拍攝模式,所使用的就是中等光圈。 為了精確控制光圈的大小,應該選擇「光圈先決」(Av)模式,或者乾脆使用手動模式調整。


  在旅行中,遊客經常要拍攝的是風景、房屋或者城市風貌。這些拍攝題材會因為畫面中迥然不同的亮度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因此相機中的自動曝光模式就 難擔重任了。 為了獲得最佳的光圈數值,專業攝影師通常選擇一組光圈範圍。 他們先切換到手動模式,然後把光圈設定為中等數值。 接下來多次按下快門,然後增大或者減小光圈重複進行拍攝。 如果這樣拍攝出的照片仍然無法表現出所有的光線效果,就只能在Photoshop中進行後製編輯了。 你要把照片依次擺好,然後利用遮色片修改曝光不足或過度的部分。 在拍攝遠處的風景時,你就不能再期望得到模糊的背景了,特別是在拍攝風景中的細節時更是如此。 在旅行中拍攝的新聞照片,要把周圍的觀眾也放到事件當中去,畫面上最好不要有模糊的地方。


  拍攝有多個人的群組照片同樣需要景深。 人像模式在這裡就顯得不合時宜,因為相機的自動功能會開大光圈。 在50mm的焦距下,F5.6到F8的光圈就完全可以表現出景深,這樣就可以看清楚照片中的每一個人。 如果使用了更長的焦距,那麼應該繼續減小光圈或者距離拍攝對象更遠一些,這樣才可以讓景深變大。




引用︰http://www.fsbus.com/sheyingjiqiao/62.html

電腦醫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